长三角城市环境绩效指数日前发布
《长三角城市环境绩效指数》日前发布,指数报告通过定量计量的方法,帮助相关部门精确“诊断”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为长三角城市群未来的环境治理和合作指明了方向。
据介绍,《长三角城市环境绩效指数》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环境绩效管理体系研究”的部分中期研究成果,指数报告对纳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15+1城市(1为台州)的59项可量化环境绩效指标进行了排名。
根据指数报告,城市的环境绩效包括生态系统健康、绿色发展进步和环境治理能力3个方面,上海、南京、杭州、苏州、舟山、无锡等城市的环境绩效在长三角居于较高水平,4年中(2010年至2013年)基本高于16市的平均水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周冯琦说,从指数的研究结果看,环境压力是长三角城市群面临的共同问题,但机遇和希望也在不断出现,15+1城市已出现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脱钩的态势,城市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持续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2010年以来,15+1城市的资源环境效率不断提升。
指数报告指出,长三角各城市虽然分属不同的行政区,但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靠自身都难以彻底解决,需要长三角区域间的密切合作。
指数报告也指出,当前长三角区域的环境要素市场处于相互分割状态。如碳交易、排污权交易市场,没有跨省之间的交易,也没有省内跨市的直接交易,影响环境要素市场的功能发挥。未来在生态补偿、区域合作和部门联动等方面,长三角区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境经济部主任葛察忠表示,研究表明京津冀、长三角和山东、山西、河南、湖北、安徽等11个省市之间,重庆、四川、贵州3个省市之间,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相互输送关系。他说,“如果能够进行一体化治理,协同利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可以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