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4000万元打造景区“海绵”体系
在千佛山景区,工作人员正在模拟雨水流入渗塘
每逢雨水来临时不再担心地面积水,雨水还可收集利用,这就是海绵城市。昨日,记者在千佛山与英雄山实地探访了海绵城市项目的建设情况,并参与了济南市园林局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进展通报会。景区通过加大绿化回填、采用生态透水铺装、建设水平阶、设置蓄水池、改造排水沟、设置渗透塘等多项措施,正在实现山体“蓄、渗、滞、净、用、排”等功能。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至6月上旬,千佛山景区雨水综合利用,佛慧山、平顶山山体公园及雨水系统收集利用等11项专项规划方案分两批报送专家审查。目前,千佛山、佛慧山、兴隆山、英雄山、泉城公园等8个项目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并开始了详细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截至目前,济南市园林局共计建设下沉式绿地1.5万平方米,完成透水铺装2.3万平方米,砌筑挡墙、水平阶8000立方米,栽植各类苗木30余万株,完成建设投资约4000万元。
据济南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安吉磊介绍,济南的试点片区根据申报要求,整体指标是按照75%的渗水控制率计划实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山体公园绿地、开放性绿地、道路绿地,根据每个绿地的情况不同,在总体指标的情况下又进行分类。“像以泉城公园为代表的园林绿地控制率指标就要高一些;山体绿地的控制率指标要低一些,但整体不低于75%。每一个方案根据现场考察、调研,对于雨量的控制会做出一些详细的调整。”
他表示,对于指标的考核,可以因地制宜。“这一片绿地建设多,那一片建筑多,片区功能不一样,但总体上的平均数据需达标。在所有的绿地建设中,泉城公园的渗水控制率最高,为85%。”
七月下旬以来济南降水增多,这两天更是有几场强降雨,景区的建设措施表现如何?对此,安吉磊表示,景区的海绵工程建设工作只是刚刚开头,“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只能到总体任务的百分之二三十,最近的几场降雨还不足以考验海绵城市山体建设的成果,现在的雨水基本都渗透到了地里,还没有形成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