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生态 >

天津新八大里等项目建设将引入“海绵”概念

时间:2022-10-23 17:36:01 | 来源:每日新报

天津新八大里等项目建设将引入“海绵”概念

一逢暴雨,城市便开启“看海模式”,机动车变身“摆渡船”,只能在积水路段“赛龙舟”……不过在未来,这种情况将不会在本市出现了。据了解,本市有计划着手将城市变成“海绵”,下大雨的时候吸水、蓄水,防止内涝,而天好及干旱的时候,又能把吸的水“吐”出来综合利用,节约水资源。目前,本市在中新生态城、天津大道等项目建设中已经采用了类似‘海绵城市’的设计,而正在建设中的新八大里、滨海新区南部新城等项目,也将引入“海绵”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个什么样

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中存在“重地上轻地下”、“重工程手段轻自然方法”的偏向。遇到强降雨,最常见的办法就是通过各种型号的管道“快速排出”,80%的雨水都要依靠这种方法。但是,这种办法也有缺点,就是由于短时间的集中性降雨,管道无法立即排出,因此形成城市积水。

而“海绵城市”恰恰能弥补这一缺憾。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技术负责人介绍: “海绵城市就是城市能够像一块海绵,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城市通过路面、绿地、花园、河湖等,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最大程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从而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综合提升、径流污染的有效削减、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咱身边已经有了“海绵”

“我们在中新生态城、天津大道、天津桥园等项目的建设中已经率先采用了类似‘海绵城市’的设计。”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技术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在中心生态城,雨水收集与利用是以调蓄为手段,以湿地的滞留处理、绿地的入渗为辅助,建立一套生态、环保的水生态循环利用系统。初期雨水的污染较为严重,生态城在雨水泵站设计中设置初期雨水泵,将初期雨水排入湿地进行储存和初步净化后排入惠风溪,后期雨水水质更加干净,直接排入惠风溪,以避免集中的大流量雨水排放时对人工湿地的冲击,通过生态城水系的自净能力进行净化。雨水入渗地下,可补充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还有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和海水倒灌等多种效益。

天津大道是去往津南和滨海新区一条景观式的客运大道,这条路的排水靠的不是排水管,而是生态型边沟。下雨时,利用地表植被和土壤来截留净化雨水带来的污染物,当雨水流过地表浅沟,污染物在过滤、渗透、吸收及生物降解的联合作用下被去除,使颗粒物得到沉淀,有利于地下水涵养,就像被“海绵”吸进。

桥园公园是市内拥有桥梁最多的一座公园,水域面积将占到整个公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个公园本身利用湿地自然的雨水收集利用、净化;在自然过程中改善原有的盐碱土质;重塑植被风貌。有了植物、有了水,改善了环境,也为游人提供美的享受。

第一批技术标准年底完成

一旦遭遇强降水,发生积水或淹泡情况,就会对本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但同时,天津又是一座典型性资源性缺水城市,内涝和缺水的矛盾客观存在。日前,记者从本市召开的海绵城市建设专题研讨会上获悉,本市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快步有序实施。从今年开始针对新区旧区、城市城镇和平原山区等不同条件,结合本市土壤渗透系数低、地下水位高、滨海地区含盐量高等特点,研究排定建设试点项目,在重点开发区域围绕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市政设施、水系湿地、工业园区等,建设示范工程。新八大里、滨海新区南部新城等项目从规划阶段已经引入了“海绵”理念。

此外,从今年起,本市将充分利用公园、停车场、居民区、产业园区、绿化带等设施,建设透水砖、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雨水吸纳、蓄渗和利用工程,全方位打造“海绵城市”。

目前,《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天津市雨水综合利用及低影响开发设施构造图集》、《海绵城市施工图审查要点》等系列技术法规已着手编制,预计第一批的技术标准将有望于年底完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