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山水田林掩映的农舍资料照片
从贵州省黔西县城沿洪水河上行7公里,一片片稻田和两岸的柳树展现眼前,不禁勾起了人们浓浓的乡愁,这里就是被誉为“柳岸水乡”的解放村。近年来,这座山水环抱的黔西北小村,保护村庄的生态本色,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收获了一笔沉甸甸的生态红利。
原汁原味的山村美景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解放村。山野的清风时时吹送着稻田里泥土的芬芳,清澈的洪水河从村中淌过,水边不时传来大人和孩子的欢声笑语。“这些都是来自各地的游客,他们到这儿来都是冲着我们原汁原味的山村美景。”解放村村支书张浪告诉记者,每年夏天村里都格外热闹,前来避暑休闲的游客短则住一晚,长则住俩月,农家乐几乎家家爆满。
在2007年以前,解放村是个连路都不通的贫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800元。2007年年底,在黔西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解放村开始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村里设立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委员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服务中心,对村庄改造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既保留了原有的山村建筑风格,又让群众住上了新房。
村民苏国全以前是个泥瓦工,靠四处打工为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08年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他第一个搞起了“农家乐”。“我当时想,有政府补贴,设计图也漂亮,把自家房子修好了,就算赚不了钱也认了。”没想到,这一改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去年一年他搞乡村旅游的纯利润就有20多万元。“我家的‘二期工程’已经建好了,1000多平方米,花了50多万元,两三年肯定能挣回来。”老苏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满满。
有名有实的生态产业
在浙江打工的村民张勇听说村里搞生态农业,有技术、有眼光的他2011年回到解放村,成立了特色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把乡亲们组织起来种植高附加值的红米,去年纯收入超过30万元。村里人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占用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可现在大家发现这1500亩水田不仅能吸引游客,还能有这么高效益,所以都自觉保护田土。
在保持原汁原味自然风光的基础上,解放村以休闲农业为核心,聚集农村自然生态、休闲农业和地方传统文化优势开发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有机融合,不断编织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旅游产业网,延伸旅游产业链。
在整合政府资金的同时,解放村还引进具有实力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参与开发。挖掘、传承和建设地域特色文化,增强乡村旅游内涵、提高乡村旅游品位、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通过积极争取、整合国家各种涉农资金、项目、政策,以项目为支撑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让资源禀赋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无缝对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解放村采取“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开辟农民致富门路的同时,不断满足游客回归自然、参与农事、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等的需求,让游客全方位体味与城市别样的乡村田园生活。
同心同德的发展模式
“我们村的群众总能跟村支两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支书张浪说,“光有好的发展思路还不够,能否让群众自觉参与、人人受益,才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
解放村构建了“村企结合、交叉任职、群众参与”的有效发展模式,建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会,促进村委会、企业、协会、农户四者之间科学联动、协调发展,让更多群众参与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中,让更多群众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受益。
解放村还把村民组织起来,培训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专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促进群众改变观念,提升经营技能,助推特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科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规范化服务。
据统计,仅2014年,解放村就接待省内外游客5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00余万元。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全村2014年粮食亩产达6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