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推进我国林业好快发展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25 13:36:10 |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推进我国林业好快发展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推进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林地有限、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的少林国家。据调查统计,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31046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27%。新中国成立以来,植树造林、保护培育森林取得了重大成就,森林面积达到2.08亿公顷,森林蓄积量增至153.37亿立方米。但是,森林覆盖率仅为国土面积的21.63%,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人均的1/4和1/7,同时,森林质量不高、功能效益低下的问题较为突出。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风沙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难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当务之急,就是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措施,推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林业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着力夯实建设生态文明的自然生态基础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论述,生态系统是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自然系统。地球生态系统主要是由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所构成,起着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并提供大量生物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条件的重要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决定着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优劣,担负着保障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生物多样性、构造和维护适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生存繁衍的自然环境的重任。

第一,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功能,是防御和减免自然灾害的重要生态屏障。据调查测算,我国现有森林年涵养水源量达5807亿多立方米,固定土壤量近82亿立方米,保肥量4.3亿吨,防风固沙面积扩及“三北”广大地域,有效地减免了许多地区的水土流失、风沙水旱等自然灾害。

第二,森林具有固碳、放氧、吸附尘霾、净化空气和水质、降低噪音等环境保护功能。我国现有森林植被总生物量为170多亿吨,总碳储量为84.27亿吨,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4.5亿吨,吸收污染物量0.38亿吨,吸附尘霾量58.45亿吨,有效地减少了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

第三,森林具有绿化美化自然环境、打造绿色秀丽自然景观的功能。我国森林不仅绿化了广大丘陵山区、荒漠地带和众多的乡村城镇,而且还造就了大量形态各异、风景秀丽的森林景观。迄今为止,全国林区已建各类森林公园1771处,自然风景资源面积达2亿多亩。同时,还有不少著名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历史遗产,如黄山、泰山、峨眉山、庐山、武夷山、张家界、九寨沟、长白山、秦岭、天山等,都坐落在国有林区。森林是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美丽中国的自然资源,也是发展生态文化的绿色宝库。

第四,森林具有维护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特有功能。我国森林分布区域横跨从热带至寒温多个气候带,自然地理环境类型繁多,适宜众多物种生存繁衍,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据调查统计,分布在全国广大林区的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虫类野生动物有2565多种,高等植物约有3万多种,分别占全国的90%和60%以上,在世界所占比也分别达10%和12%。同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也不少,国家明令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有300余种、珍贵树种132种,以及多种其他珍稀濒危植物。森林植被、土壤环境还孕育着多种多样的昆虫和微生物。森林地带的生物多样性是陆地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培育和保护好森林,对维护和保持陆地生物多样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森林所具有的上述四大功能表明,森林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自然生态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生态文明也将黯然失色。全面推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因而,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进一步强化重点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保护管理,提高森林植被防护功能,拓展良好生态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了改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先后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长江流域等大江大河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平原绿化工程等10多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投入1万多亿元。多年的实践证明,上述林业生态工程,无论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控风沙水旱等自然灾害方面,还是在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丰富生物多样性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人工重建生态环境、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生态系统”的模式和办法,不失为一项有效的构造自然生态系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

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修复任务仍很艰巨。全国还有水土流失面积2.95亿公顷,土地沙化和潜在沙化面积2.04亿公顷,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2500万公顷,全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陆地空间的55%,需要继续组织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新的优质生态屏障。此外,在全国现有林业用地中,尚有宜林荒山荒地等3956万公顷、林业生产力低的疏林和灌木林5991万公顷,两项合计占林地总面积的47.5%。这些林地需要进行造林和改造更新,培育发展优质森林。

上述需要治理的土地,大都分布在“三北”荒漠地带和各地边远丘陵山区,一般都是过去造林绿化和林木改造更新剩下来的难啃的“硬骨头”,而且这些林地大都缺乏自然修复生态的环境和条件。因此,森林植被的营造、生态环境的重建和生态系统的修复,只有继续采取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的模式和办法,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攻坚克难,并坚持长期经营管理,才能奏效。

目前正在建设和已建成的林业生态工程中,尚有不少生态功能效益低的残次林、过熟老林,需要改造更新;大面积不符合生态建设要求的林种、树种结构需要调整优化;林中、林沿地带的许多宜林空地也需要补植补种,恢复森林植被。在建生态工程的续建及已建成工程的修复完善,也需要继续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工程的功能效益,拓展良好生态空间,全面持久地发挥生态工程的作用。

重点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积,覆盖一半以上的国土,不仅担负改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对保护恢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起着特有的作用。

因此,今后仍要继续采用“人工重建生态环境、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生态系统”的模式和办法,进行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规划管理,完善管理机构和加强技术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保护管理法规制度,力求打造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循环利用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在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全面实施森林科学经营,培育发展优质、高效、多功能和可持续经营的森林资源,打造良好和永续利用的自然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无论是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还是集体林区,由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受传统林业经营思想的影响等,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粗放经营的林业发展方式”,普遍忽视或无力顾及森林集约经营,更谈不上生态保护。因此,全国森林质量不高、结构失衡、生长量低、功能不强等4大问题相当突出。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优质森林过少。我国森林质量好的只占森林总量的19%,乔木林生态功能等级高的只占乔木林面积的13%。二是森林蓄积量和生长量过低。我国森林每公顷平均蓄积量为89.79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不及林业发达国家的一半。每公顷森林年均生长量为4.23立方米,只有世界森林年均生长量7.5立方米的56.4%。三是森林结构失调过度。在现有森林面积中,幼林面积所占比重高达65%,纯林面积也占61%。四是疏密度失当的低效林过多。过密的中幼林面积多达5.3亿亩,占中幼林总面积的33%。在乔木林面积中,过疏的中龄林和近成过熟林面积多达3.6亿亩,占乔木林总面积的14%,过密的乔木林面积更多,占乔木林总面积的22%。五是森林过熟衰败枯死等损耗资源量过大。全国森林年均自然枯损量为1.18亿立方米,中幼林蓄积量占森林总蓄积量不足40%,而年均枯损量却占枯损总量的46%,超过成林和近熟林。更为突出的是,人工林枯损量比前5年增加了135%。此外,目前我国年消耗木材4亿多立方米,一半要靠进口,几乎占世界可能提供商品材的总量。

以上可以看出,在我们这样一个生态脆弱、森林总量不足、林业发展空间有限的国家,如此状况的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不仅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可能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根据国内外林业建设的实践,要有效地提高森林质量,全面增强森林功能效益,实现可持续经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实行科学经营森林,这也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目前我国森林经营情况看,实施科学经营森林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森林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功能效益多样,是林业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森林经营的根本任务就是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效益,保障林地生产力稳定增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森林科学经营是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森林经营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从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生产力出发,实行集约经营,培育发展优质、高效、多功能和可持续经营、循环利用的森林资源,建设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维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从而,使我国有限的林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林产品和森林文化产品等,为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满足国计民生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要将国有林区和重点集体林区科学经营森林列入国家林业建设工程项目,搞好规划设计。实施森林科学经营的科学性强、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并具有长周期和连续性特点,是林业重要的长远发展战略,也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核心任务和主攻目标。应作为一项国家林业建设工程,列入国家计划项目,安排投资进行建设。同时,从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出发,按照培育发展优质、高效、多功能和可持续经营的森林资源的要求,研究制定森林经营长远规划,搞好工程设计,明确加强森林经营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办法和措施,以指导推进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第三,要组织编制和严格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森林经营方案是为了科学、合理、有序经营森林,全面发挥森林功能效益而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案。国家《森林法》明确规定:“国有林业企业单位和自然保护区,应当根据林业长远规划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实行。”国内外林业建设的实践证明,实行以森林经营方案为主体的森林经营制度,是科学经营森林,提高林地生产力,保障林业又好又快发展行之有效的根本制度,也是实行森林科学经营的第一要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从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改善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出发,组织国有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和自然保护区,根据林业生态建设长远规划和科学经营森林的要求,因地制宜地编制所辖林区的《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科学经营的目标任务,制定森林经营技术规程、标准和指标体系等,逐步使森林经营走上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同时,建立健全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的法规制度及监督管理办法和责任制度等,强化《森林经营方案》的法律地位,确保《森林经营方案》长期稳定和全面贯彻执行,真正起到指导和推进科学经营森林的作用。

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