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欣赏自然美的六种模式

时间:2022-11-01 19:36:07 | 来源:人民日报

欣赏自然美的六种模式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自然美的欣赏模式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关于人们以什么方式欣赏自然美,相关研究者主要提出了六种模式。

印象主义模式。它来自印象主义风景画模式。这种模式表明,人们欣赏的自然物不会呈现固定不变的特质或外表。例如,一座山脉的视觉外表是不断变化的,它依反射的光线、观察者的视角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合适的欣赏,是某个时刻自然物的视觉外表给人们的印象。

客体模式。这是指从自然物的颜色、轮廓、造型等特质入手进行自然美的欣赏。比如,遇到颜色艳丽、造型独特的石头,人们往往会驻足欣赏。在这种模式看来,可以把自然物放在或移出自然环境去欣赏,从而使之成为单纯的审美客体。客体模式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印象主义模式:人们聚焦于某个自然物,欣赏其表面的特质,这也是印象主义模式所强调的。但二者说的表面特质实际上是不同的。例如,在客体模式中,人们关注的是自然物体的颜色、轮廓、造型等,而非某个时刻它显现给人们的印象。

风景模式。这种模式把自然看成一幅从特定的立足点和距离看到的风景画。它将环境区分为一片一片的风景,而每一片风景都是从一个特别的视角看到的。其欣赏集中在从一定距离看到的自然物的审美特质,如颜色、图案等。对风景模式的批评观点认为,这种模式不是把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整体,不是去欣赏它所有的特质,而是把它看成某种局部的、静止的东西。这偏离了自然环境的真实性质,因为环境不是风景画、不是静止的。

自然环境模式。这种模式认为,欣赏自然是欣赏其所是、欣赏其具有的各种特质。自然环境围绕着人们,人们常常通过各种感官全面体验和欣赏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是艺术品,没有固定边界,不存在审美意义的焦点;而人们的感官体验和审美知识把审美直观从无意义、不确定、混乱的状态转换到有意义、确定和有序的状态,从而为自然美欣赏提供了焦点和边界。由于存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人们对其的欣赏也是不同的;欣赏的对象不一样,人们调动的感官也不一样。

疏离模式。这种模式支持非中心性的自然审美,认为欣赏自然需要一种特殊的面对自然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反人类中心主义的。它认为,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审美具有不可避免的武断性,因为人们在审美中发现的自然对人类而言的不合理性,如变化无常、毁灭性等,是为人们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所限制的;不以人类为中心的审美观则相反,它超越人类生活的时空局限,从“天地不仁”的视角来看待自然环境,强调去除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和审美态度。从这种模式来看,自然环境对于人来说是不可入、疏离、冷漠和不可知的“他者”。这种不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审美,使人们有一种局外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不是尊敬、爱、敬畏或惊奇,而是疏离。

自由模式。这种模式认为,不存在单一的自然美欣赏模式。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需要特殊的知识去区分某个自然物与其他自然物。我们自由地欣赏和思考自然物,要么关注其自身,要么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因此,自然美欣赏是自由的,不存在审美意义上的合适聚焦和恰当边界。也就是说,在自然美欣赏中,欣赏模式、欣赏对象以及所追求的意义都是自由的。

(作者为三峡大学特聘教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