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完成沿海防护林第二期(2008~2015年)建设规划
浙江省宁波市沿海防护林第二期(2008~2015年)建设规划已全面完成。经过两期沿海防护林体系营造,宁波市已实现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合拢。
宁波市沿海防护林建设启动于2005年,重点为“一港(象山港)二湾(杭州湾、三门湾)”,努力营造“千里海疆、万顷屏障”。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宁波市共建成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438公里,面积3.8万亩。从北至南,沿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海岸线,沿海防护林犹如“海上长城”蜿蜒延伸,在沿海大地构筑起了一道集防护与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屏障。
地处杭州湾南岸的宁波慈溪市,海岸线长达78公里。慈溪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新区开发和生态城市创建,大力兴建沿海防护林,并从138种试种树种中成功筛选出50多个盐碱地适生品种,构筑起一道抵御台风等灾害的绿色生态屏障。如今,2005年~2007年实施的一期22公里海防林初具规模。
宁波市鄞州区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利用竹子、夹竹桃、杨树等耐盐碱树种在护塘河与堤坝之间建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用以防风抗灾。2008年新一轮高标准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以来,鄞州区对原有林带采取加宽、加种乔木树种等措施进行完善提高,完成泥质基干林带8.85公里,面积502亩,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
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部分,沿海防护林正发挥强大的生态效益。宁波市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31%提高到50.5%,森林蓄积量逐年增加,森林的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固土保肥、丰富生物多样性和休闲景观等功能日益显现。
地处海陆交替、气候突变地带,宁波市频繁遭受台风、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侵袭。随着沿海防护林工程的不断推进,宁波市森林抵御台风影响、减缓泥石流、抵御海潮的能力不断增强,有效保护了养殖塘、果园与农田,减轻了灾害的程度和频度。同时,以林带为依托开发休闲观光业,促进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据宁波市林业部门介绍,目前宁波已着手开展沿海防护林第三期规划,规划期为10年,建设任务以修复提升为主,规划从2016年~2025年修复提升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5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