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森林城市建设模式对西安的借鉴与意义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严峻,森林城市建设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目标,从而为迈向均衡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城镇化奠定基础。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有效增加森林面积,将成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优势条件和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城市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自国家2004年启动城市森林建设以来,全国各个城市按照地方条件逐步进行森林城市建设,并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对于西安的森林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因地制宜凸显城市特色
广州是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全国特大城市创森成功的典范,提出“花城”计划,以具有广州特色的“林带+林区+园林”城市森林建设模式,实现了林业绿化山上山下统筹、农村城市并举、平原沿海兼顾的战略性转变。贵阳是以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森林城市代表,实施以环城环镇、环湖环库、河流公路铁路沿线、旅游景区为重点的林带建设。
这些城市创森的共同点是:森林城市建设与城市特征和地域特征相结合,并以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思想选取当地适宜树种,突出城市特色。西安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历史赋予的城市风格,森林城市建设可构建以秦岭为绿色生态屏障,渭河、灞(浐)河、沣河为轴线,明城墙环城公园、二环路、三环路、西咸环线、关中环线为五环的生态景观带、生态休闲走廊带和绿色产业发展带。西安乡土树种种类丰富,应充分利用乡土树种资源,借助引进周边相似植物区树种,丰富园林绿化植被,体现地方特色。发挥区位优势,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将丝绸之路文化与森林文化相结合,创造具有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设模式。
科学规划构建生态网络
沈阳提出“生态立市”,以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和省市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在城市周边、城市郊区和远郊农村建设成以三条森林带和四个绿洲为主体的环城生态圈,形成“外围森林环抱、内部绿化成网”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贵阳建成以健全高效的城市森林体系、自然天成的城市生态绿岛、林城相依的环城生态林带、兴旺发达的城市森林旅游、独具特色的城市森林文化为特征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
进行科学的生态规划,考虑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新问题进行长远规划,将规划的林地和林带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是以上几个城市建设城市森林的有益经验。西安应大力开展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森林产业体系建设和森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以及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大力进行“四网”建设,即水土保持林网、道路防护林网、农田防护林网、森林游憩网,使城市森林网络逐步形成。构建以城市公园和园林绿地为支撑,以城区景观林、近郊产业林、远郊生态林为圈层,以水网、路网为廊道,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城镇等点线面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
兴林富民打造产业体系
杭州围绕“兴林富民”主线,实施毛竹、板栗、油茶等低产林改造,努力打造绿色产业格局,实现生态经济共赢。通过生态促进产业、产业反哺生态,坚持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成都实行生态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民间资金助推森林旅游。
足可见,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森林城市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是保障森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西安应实行林产共兴,建设森林城市与林业产业富民同步。在城郊农村发展速丰林、用材林、生物质能源林等经济林木和水果产业、苗圃基地,以促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另外,通过建设森林旅游基地、森林食品基地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森林产品,打造涉林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乡镇走上林业发展、农民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
深入挖掘弘扬生态文化
重庆城市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包括生态物质文化、生态精神文化和生态制度文化建设,以山城文化、抗战文化为依托,形成了许多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健康愉悦、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产品。无锡城市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科学和文化水平,并加强其物质载体方面的建设,如森林文化示范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区建设等。
不难看出,这些城市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加强人文建设,形成集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科普教育、自然文化遗产、城市地域文化为一体的生态文化。西安人文文化气息浓厚,应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使森林景观蕴含主题性和象征性。充分挖掘西安传统历史文化内涵,把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城市绿化和城市森林建设中,如以大遗址为核心的林地建设,凸显西安城市个性与特色。同时规划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基地,实现生态教育、生态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
加强宣传提高参与意识
森林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社会各部门的系统工程,同时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譬如,重庆推行全民义务植树,规定适龄公民每人每年必须义务植树3-5株,或承担相应劳动量的其他绿化任务。适时举办森林工程建设成果展、征文、摄影展、博览会、旅游节等。
西安应以创建森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动员、扩大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增强生态观念、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营造全民植树造林、全民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制定更加优惠的鼓励开发政策,吸引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投资西安城市森林建设。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林业产业园、生态观光园、生态文化创意园和人居森林社区。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