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森林与城市相融 绿色与泉水相伴
从2010年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起,济南以每年造林超过2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5年共新增造林面积108万亩。
“创森”这5年,我市通过实施城镇绿化提升、南部山区营造林、水系生态绿化、破损山体治理、绿色通道建设等10大工程,努力建设山、泉、湖、河、城与森林相融合的国家森林城市,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也让济南人有了值得骄傲与自豪的生态资本。
山与林相融绿染荒山靓城乡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济南立足“山”字做文章。一方面,对破损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完成荒山绿化39.2万亩,让荒山披上绿装;另一方面,从2014年开始,对全市绕城高速以内的126座山头分年度、分步骤进行绿化提升,让市民可以亲近绿色。仅去年一年,我市就投入3.9亿元改造提升29处山体,今年计划再改造提升26处山体,并将这一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政绩考核。
记者近日来到几处在2014年已经绿化完成的山中发现,山上几乎都修建了上山道路、健身器材,以及休憩的桌椅、板凳。在历下区的燕翅山,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蜿蜒通向山顶,使陡峭的山路好走许多,山顶上,凉亭中的石头桌椅让爬山累了的人不用再似从前一样席地而坐。市中区的郎茂山已经成为老人、孩子夏季纳凉的好去处,一级级石阶展平了原来坑洼不平的上山路,主路通向山顶,支路则将游客引入休憩、锻炼的场所,在上山路上,走一段便能遇到一个休息区,有的还用木栅栏围起,铺上碎石,布置木椅,供孩子玩耍、大人休息,而在夜晚,郎茂山上的盏盏路灯亮起,为登山的人照亮山路。
在山体绿化时,我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分类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山体绿化模式和建设方案。对主要道路两侧、城郊接合部的山体,通过乔灌花结合、常绿树与阔叶树混交、彩叶树种配置和栽植大规格苗木等措施,实施高标准绿化提升。对于其他区域的山体,也将尽量采取多树种配置实施绿化,突出整体效果。另外,山体公园建设注重群众参与性,对靠近居民区的山体,在实施高标准绿化提升的同时,适当建设健身道路、休闲设施以及服务设施,并坚持向市民开放,不搞封闭式绿化。
林与水相依条条绿带绾清泉
泉城“创森”,自然绕不开林与水。5年来,我市围绕着泉水、湖水、河水持续不断推进水系生态绿化工程,在水系宜林地造林26.6万亩,实现了林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
在水系生态建设和水岸绿化工作中,我市突出“一片两带三河四区五湖”水岸绿化建设,加大河流和库区的林木绿化力度。“一片”,即南部山区水源地生态保护区;“两带”,即南水北调干线、黄河生态保护带;“三河”,即小清河、徒骇河、德惠新河三条大型河道;“四区”,即邢家渡、田山、陈孟圈、胡家岸四大引黄供水灌溉保护区;“五湖”即大明湖、白云湖、鹊山龙湖、玉清湖、玫瑰湖五大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区。2010年-2014年全市共完成水系造林26.6万亩,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88.4%。通过建设生态保护带,实现河道两侧、湖泊周边绿树成荫,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稳定、景观优美的水系生态体系。
林与路相伴绿树连绵成风景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市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铁路等为依托,在道路两侧建设15米到100米不等的林带,增加绿化面积,提升道路景观效果。目前,全市道路绿化率已达86.1%。
近日,记者驱车一路向南,过仲宫大桥向东,到省道327线,风景突然转换,由钢筋水泥的喧嚣城市,变为绿意盎然的森林农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使人顿生阵阵凉意。继续东行,连绵的树裹挟着锦绣川的水汽和山风,为路人送来缕缕清爽。由于历城区开展绿色通道建设,省道327线变成了一条绿廊,使路人免受夏天烈日的炙烤,同时促进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除了省道327线,该区绿色通道建设还涉及省道103线、济青高速公路北线、济青高速公路南线、绕城高速南线以及港西路和彩西路,途经华山、董家、彩石、港沟等10个街镇。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共绿化高速通道67.3公里,栽植蜀桧、杨树等绿化苗木18.26万株,施工面积近5000亩。
在济南主城区街道两侧,高大茂密的法桐撑起浓浓绿荫,为行人送去几缕凉爽的清风,轻柔的柳枝则为两旁高楼林立的街道平添了几分妩媚。济青高速南北线、绕城高速、济菏高速、京福高速等绿色通道两侧树木青翠欲滴、花灌木姹紫嫣红,实现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成为进出济南的城市景观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