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森林资源 >

福州:绿化分车带与上海差距大 如何借鉴?

时间:2022-11-19 18:36:07 | 来源:闽南网

福州:绿化分车带与上海差距大 如何借鉴?

肇嘉浜路交通繁忙,但路中间依旧修有近15米宽的绿树分车带

大渡河路中间分车带是硬“挤”出来的,一米多宽的树池里也种植了一排大树

8月份,海都报点赞“六一路推行绿化中分带”,引起广泛关注。根据市民提议,记者通过实地测量、专家说法、部门互动,力证这一做法不仅可行,且有助提升城市品位。

绿化分车带的设计,其实已在国内不少一线城市推广,有的城市甚至要求规划部门在设计新道路或改造旧路时,必须配以绿化分车带。日前,海都记者专程赴上海采访,作为国内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这里的绿化分车带建设如何?又有哪些经验值得福州借鉴?

记者走访道路分车带宽2米~15米不少路段都是“挤”出来的

行走在上海街头,除了气派的高楼大厦和拥挤的车流,清脆的蝉鸣和鸟叫声,同样是这座城市的风景。海都记者走访了上海城区部分道路,几乎见不到铁栏杆,这些路段均地处市中心,虽然宽窄有别,却都见缝插绿,尤其是道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大多种上了郁郁葱葱的乔木,再配以灌木、花草等,可谓绿意盎然,少见冰冷的“铁栏杆”。

在徐汇区肇嘉浜路,这是老城区最主要交通干道之一,路宽60多米,设有双向8车道,路中间有近15米宽的绿化分车带,并设有步行小径。这条长约6公里的道路,也成为上海城区著名的景观道路之一。

瑞金二路作为一条次干道,原本只有一车道,改造后拓宽为两车道,原本的行道树被保留下来,成了路中分车带。虽然辟出了绿树分车带,但交通秩序依旧有条不紊,周边市民也对园林部门在拓宽道路时,保留路中绿化树的举措竖起大拇指。

普陀区的大渡河路,靠近上海西站,双向6车道,路中间约2米宽的绿树分车带是硬“挤”出来的。上海市园林部门说,这条路中间的绿化带,是通过置换路两侧的人行道和绿地挤出来的,“当初改造时,两侧各向人行道方向退了1米左右的宽度,就腾出了中间的分车带。这样的置换效果不会降低绿地面积,反而会增加遮荫率”。

数据说话上海人口密度远超福州“见缝插绿”要学会精打细算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包括福州在内的很多城市,一直都是“一条马路两行树,中间隔着铁栏杆”,之所以不推广绿化隔离带,有些人将其归咎于道路太小、交通太堵。

那么,上海与福州的拥挤度到底相差多少?记者查阅了一组数据。上海市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上海市总人口数为2301.92万人,人口密度为3631人/平方公里。同样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福建省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当时福州市人口总数为711.54万人,人口密度为581人/平方公里。由此可以看出,同一时期上海人口密度是福州的6.25倍。

上海人多、车多,更拥挤,可记者了解到,将绿化带作为道路隔离带,早从2010年世博会后就开始大面积推广,无论是旧路改造还是新路规划,都会做出预留,通过设置绿化分车带,以提升道路景观和绿量。采访中,当地城建部门人士说:“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插绿、补绿,这体现了上海人的精打细算。”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近几年来,上海老城区是改造重点,凡有条件的道路,都会撤除路中的铁栏杆,根据道路宽度、地形、通行程度,来设计中央或两侧的绿化分车带,实在没条件的,也会换上花箱点靓道路,最终使各条街道串联成片,打造上海的绿色街区。“这已经成为各个部门的共识,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

对话专家铁栏杆与绿化带之争核心还是“观念”问题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副站长许晓波说,相比传统的铁栏杆,上海园林部门一直推崇绿树分车带。绿树不仅可以起到分车带的功能,还有遮荫、调节城市小气候的功效。树池里仍可再种花草,通过植物搭配、设置隐形网等手段,加上科学的交通管理,完全可以防止行人翻越,综合的景观效果比单纯的铁栏杆要好得多,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升。

在福州分车带改造过程中,有的市民也担心,在路中间增设绿树分车带会占用道路空间,会影响车辆通行。许晓波认为,上海老城区的道路也有单行道,过于窄小的路面,肯定不会刻意再去做分车带,所以,目前上海只针对两车道以上的有条件道路,进行绿化升级改造。而且改造后的道路,仍保持在红线范围内,很多时候,都是将道路两侧的绿地置换成路面,而置换出来的面积就成了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通过这种置换的办法,既提高了绿化率、增强了遮荫效果,又不会影响通行,这个结论已经在上海得以验证。

许晓波坦言,福州绿化的先天条件不比上海差,特别在老城区,道路的拥堵程度也小于上海,怎么在有效的空间内设计绿化分车带?办法有很多,关键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