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太湖流域湿地将得到重点保护修复
经江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和省林业局最近联合发布《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保护省内四大湿地区,苏南太湖流域湿地区域列入其中,将得到重点保护与修复。
《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将全省湿地划分为太湖流域湿地区、长江沿江湿地区、淮河流域湿地区、滨海湿地区四个区域。主要任务包括:抢救性保护重要湿地资源;恢复扩大湿地面积和提升生态功能,逐步遏制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功能退化不利趋势;开展农用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生态旅游等不同类型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等。
湿地是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战略部署,江苏将太湖流域湿地恢复治理作为近年湿地恢复工作重中之重,到2014年末共实施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83项,保护与修复湿地1.0万公顷,修复后的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综合效益显著。目前,区域内已建立国家重要湿地5处:南京市绿水湾湿地公园、常熟市沙家浜湿地公园、无锡市长广溪湿地公园、常熟市尚湖湿地公园和昆山市城市生态园,还有各类湿地公园若干。
太湖流域湿地区包括太湖水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区、溧水区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该区湿地资源极为丰富,共有湿地53.0万公顷,其中河流湿地3.8万公顷、湖泊湿地29.6万公顷、沼泽湿地1.6万公顷、人工湿地18.0万公顷。该区是全省河流、湖泊湿地分布最集中区域,主要有大运河、丹金溧漕河、锡澄运河、吴淞江、望虞河等河流;太湖、长荡湖、滆湖、阳澄湖、澄湖、吴江湖荡群等湖泊;茅山山脉、宜溧山脉低山丘陵岗地分布有大溪水库、天目湖、横山水库等库塘湿地。本区属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区域,湿地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历史上大规模围垦导致湿地面积曾急剧减少,目前退田(圩)还湖(湿)压力巨大;湖泊、河网沼泽化趋势明显;平原农区和农村居民集中区塘、河、渠等小型湿地退化严重;太湖等重点湖泊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规划》指出: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重中之重。本区湿地保护的重点是全面落实《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及《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13年修编)》确定的湿地保护与修复任务,并针对本区湿地保护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建设重点任务:一、开展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建立流域湿地保护体系,严格保护流域内湿地类生态红线区域,严格控制非法围占自然湿地。二、在太湖、滆湖、长荡湖、阳澄湖、昆承湖、澄湖、漕湖等流域内重要湖泊开展退田(圩)还湖(湿),扩大湖泊面积,逐步恢复湖泊生态功能;对太湖湖滨、区域内其他关键湖泊、出入湖河道等重点湿地区域退化湿地进行恢复治理,结合城镇化进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开展农业种植养殖区和居民集中区小型湿地治理,恢复区域湿地生态功能,促进农区和居民集中区生态环境改善。三、通过建立湿地公园、施行生态养殖、引导农牧渔一体化综合利用、建设净化型人工湿地等,开展流域特色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四、加强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建设,推进流域内湿地保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太湖流域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立湿地科普宣教基地。五、推进流域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实施。
江苏省此次出台的《规划》,明确了湿地保护中远期目标:2015-2020年,重点加强对长江、淮河、太湖、洪泽湖、宝应湖、骆马湖、里下河湖荡、滨海湿地等重要湿地区域内保存较好的自然湿地抢救性保护与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治理,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0%;到2030年,全省湿地保有量282万公顷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5%,全省湿地生态质量下降、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不利趋势得到根本扭转。《规划》还规定了湖泊湿地修复重点工程目标:2015-2020年,重点加强太湖、洪泽湖、骆马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固城湖、石臼湖和太湖流域阳澄湖、长荡湖、滆湖、嘉菱荡、鹅真荡及玄武湖、云龙湖、三角咀等重要城市湖泊生态修复,实施湖泊湿地修复工程43处,修复湖泊湿地面积0.8万公顷。2021-2030年,实施湖泊湿地修复工程33处,修复湖泊湿地面积1.7万公顷。
此外,在江苏省林业局下达的《2015年全省湿地保护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中,2015年,苏南地区要新增常州市自然湿地保护面积200公顷;自然湿地保护恢复18000亩,分别为南京市3000亩、苏州市5000亩、无锡市4000亩、常州市4000亩、镇江市2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