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
伊春地处黑龙江省小兴安岭腹地,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该市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面积400万公顷。辖21个县(市)区(林业局),总人口127万。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恐龙之乡”、“天然氧吧”、“立体资源宝库”美誉,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中国最大的森林城市、全省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和全国9个也是黑龙江唯一的国家公园试点城市。
近年来,伊春相继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木艺之乡、中国幸福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长安杯城市,并被联合国有关组织授予“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绿色伊春”称号。
理念——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伊春始终高扬生态保护旗帜不动摇,秉持“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化发展之路,开启了全面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新伊春的征程。
空间环境是绿色的。伊春林区作为小兴安岭的主脉,是东北亚天然生态屏障和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平均气温在2℃左右,无霜期130天,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境内森林每年可吸纳二氧化碳2430吨,生成负氧离子和植物芳香气3340吨,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2.7万个,森林中超过5万个,是一些大城市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在全国多地遭受雾霾天气的危害下,全年有361天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境内702条河流无任何污染,是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的重要支流源头,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碳储库和碳纳库,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东北大粮仓安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资源禀赋是绿色的。伊春是一块生态净土,极为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丰富的绿色资源、矿产能源和旅游资源。全市有林地面积382.4万公顷,森林覆被率86.5%,森林总蓄积2.5亿立方米。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天然红松原始林群落,以及云杉、冷杉、落叶松等珍贵针阔叶树种110多种。野生物种多样,栖息着珍稀野生动物434种;有五味子、人参、平贝等野生药材49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药典的就有90多种,总储量占黑龙江药材资源的30%以上;有红松籽、平榛、蓝莓、山核桃等野生植物1390多种,年允采、允收量高达数百万吨。地下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发现铁、铜、铅、锌、钼、钨、金、银及玛瑙、玉石、矿泉水等矿产资源45种,各类矿产地370余处,已探明储量的有36种,占黑龙江省的45%,具有上万亿元的整体开发价值。其中:乌拉嘎金矿是晚清时期开发的北方最大金矿,桃山玉矿是继和田、岫岩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玉矿,正在开发的鹿鸣钼矿是亚洲最大单体钼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熔岩、大湿地五大原生态旅游资源。伊春四季分明,风光原始,景象纷呈,春季冰融雪化,杜鹃盛开;夏季千山盎然,百水争秀;秋季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季银装素裹,雪玉冰清。
发展方式是绿色的。伊春始终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战略,率先发起并促成了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功能区建设规划实施,率先在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了森林商业性采伐,率先发起了天然红松林保护行动。以绿色崛起为目标,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建立了铁力工业园区、翠峦森林食品生态产业示范基地,承接林区工业林外发展和林区经济林中发展的项目,通过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做到了保护与发展的并行不悖。
支撑——生态型产业
伊春在全国率先全面停伐以后,大力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形成了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冶金及矿产开发为主,以木制品精深加工、新型装备制造业、绿色能源、养生养老为辅的新型产业体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