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石油城与生态城无缘?
绿色采油资料图片朗峰摄
黑龙江省大庆市坚持生态市建设,以生态文明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立企、生态立企,创建百年油田、绿色油田,在保证原油持续稳产的同时,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历史性转变的绿色跨越。
黑龙江省大庆市近来收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省级生态城市”。这个为祖国奉献了半个世纪的石油城市,将环保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后,成为资源型与环保型兼得的典范。创建生态城市13年来,大庆市用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之路。
空气虽轻但比GDP重
大庆市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联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让百姓享受蓝天白云。
全年365天当中,“优”的天数为167天,“良”的天数为151天,经常连续多日处于1级水平。记者采访时拿到的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报告这样显示。在全国各地发出一阵阵“霾”怨声时,大庆却取得了优良天数318天的成绩。
“连续两年,大庆市空气质量总体评价均为优良,2014年的空气质量优良率比2013年略有下降。”大庆市环保局总工程师梁健解释说,“作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大庆市于2014年1月1日提前执行了国家新标准,监测项目由原来的3项变为6项,评价方法由污染指数(API)变为质量指数(AQI)。新的评价方法严于以往的评价方法,大庆市的首要污染物也由原来的可吸入颗粒物变为细颗粒物。因此,空气质量优良率有所下降。”
“全国各地也是同样的道理,空气质量优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因为监测项目和评价方法发生了变化,但大庆的空气质量仍居全国前列。”梁健告诉记者。
对于大庆来说,清新的空气确实是一种奢侈品。因为这里炼化、石化企业集中,全年燃煤量达到1200万吨,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2万辆。在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让百姓享受清新的空气无疑是一道难度很大的题。
“空气虽轻但比GDP更重”,这是大庆市委、市政府形成的共识。在大庆人的眼中,清新的空气是生存的必需品,而地方政府就应该提供最优质的公共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守住“生态红线”、“环保红线”。
要获得清新的空气,就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梁健说,“十一五”以来,大庆累计减排二氧化硫2.2万吨、氮氧化物8000吨、烟尘2.6万吨。特别是去年以来,大庆市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将环保、发改、工信、城管、公安、气象等相关部门联动,统一指导协调各县区、各中直企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有关工作,强化协同治污整体合力。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