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苏州:优化结构 增加品种 发挥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

时间:2022-11-30 14:36:10 | 来源:苏州日报

苏州:优化结构 增加品种 发挥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苏州坚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以本地植物为主,引进植物为辅,以新、优、稀、特为点缀的综合发展格局,充分体现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力求发挥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由此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历史传统和自然风貌,大力提升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充分应用乡土植物,发挥其绿化骨干作用

绿化专家表示,本地植物通过长期的自然竞争才得以生存下来,因此更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遮阴降温、绿化观赏等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中发挥了骨干作用。乡土植物的应用大多历史较长,在园艺上具有繁殖材料容易获得、繁殖方法简单、生产快、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苏州园林绿化部门根据地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结合树种应用的传统及城市功能特点,从园林绿化建设项目设计源头把关,大力推广种植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或长期生长于本地、已经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并融入本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植物。对有一部分尚未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虽然有观赏价值,但是对本地气候尚未适应,养护管理成本高,风险大,如加拿利海枣、银海枣、红豆树等植物,在苏州绿地中就不再推广使用。

以虎丘景区改造工程为例,乡土树种被充分利用。据统计,虎丘一榭园景区、孙武祠景点以及花神庙景区一共规划设计了约3200余株乔木,其中香樟、枫杨、银杏、栾树、乌桕等乡土树种共计2500余株,占比达到了78%。同时,在景区改造过程中,尽量保留场地内原有的乡土树种共计100余株,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科学配置植物景观,营建自然群落式绿化

苏州根据城市绿地类型,建立和完善绿地植物配置结构,提高城市绿地植物配置质量。在园林绿化建设项目设计中,不仅大力推广种植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而且注重以乔木为骨干,乔灌草结合,常绿、落叶植物合理配置,增加花灌木和多年生地被植物的应用,减少草坪和硬铺装比例,减少需要经常进行人工修剪的绿篱、色块、球类、造型植物等,努力营造多种类型植物混交的趋于自然的稳定的植物群落,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

因为乔灌木的生态作用远远大于草本植物,所以我市园林绿化部门有意识地增加现有绿地乔灌木种植比例,调整绿地结构,从乡土树种中选定香樟、广玉兰、银杏、榉树、垂柳、桂花为基调树种,白玉兰、枫香、水杉、黄山栾树、悬铃木、朴树等为骨干树种,其它品种作为一般树种优选配置,做到乔木为主、复层混交、乔灌草结合,优化配置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植物、速生中生与慢生树种、乡土与外来树种的结构。有效引进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新优绿化品种,增加本地物种的多样性,同时注重突出观花、观叶、观果植物的树形和季相变化,增强季节感和视觉效果。

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和绿化配置层次变得更为丰富,营造乔、灌、花、草、藤相结合的植物群落,发挥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生态功能与效益,充分实现人与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