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生态 >

探寻高安贾家古村保护与利用

时间:2022-11-30 17:36:08 | 来源:宜春日报

探寻高安贾家古村保护与利用

贾家古村建筑别具匠心,古韵今辉。现有民居550幢,其中122幢为明、清、民国时期所建,均具有典型的传统江南民居风格。宛若一座活生生的明清江南古民居博物馆。

古祠构建江南奇特

古代有聚族而居、尊祖敬宗、崇尚孝道的传统。宗族组织等级森严,尊卑分明。宗族祠堂是一个村庄的心脏,族中的一切大事和各种隆重的祭祀仪式都在宗祠内举行。

贾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硬山顶式。整个祠堂是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面宽7间、宽17.5米,进深27间、长107.4米,为四进式穿堂建筑,由昼锦堂、拜亭、寝室、观音堂四部分组成。贾氏宗祠位于古村南北中轴线上。

一进院为昼锦堂。宗祠大门两侧有一对用寮山青石精雕细刻的石鼓,烘托出几分森严。

宗祠一进穿梁架构是古代建筑中的减柱法,俗称“偷梁换柱”,属民居建筑中的经典之作,把力学原理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偷梁换柱”其目的为了拓展宗祠空间,以供族人活动或搭建临时戏台以供演出。

跨过祠前进,屋内为天井廊院式结构,天井为回字型,由四根粗大的石柱支撑,室内建有如此天井在江南不多见。天井上有一雨亭,雨亭天花顶的构造十分罕见,为八卦造型藻井。雨亭藻井为三层,顶部为圆形,正中饰以宝相花一枚。天井被赋予了采天地之灵气、聚肥水财气于一室的传统理念。在此,中国古代“四水归堂”“天圆地方”的法家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进院为拜亭,拜亭顾名思义即是供人祭拜的地方,一般香火比较鼎盛的场所,由于正殿的空间有限,为增加祭拜的空间,又避免族人在祭拜时遭受日晒雨淋,于是加盖屋檐成为拜亭,拜亭梁枋上的木雕精湛巧妙。

三进院为寝室,供奉着祖先牌位。面宽3间,进深5间,为抬梁和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彻上露明。

四进院为观音堂,为明代建造的敬奉观世音菩萨的庙堂,寝室和四进院的观音堂与侧廊连接。观音堂前为一天井,内置“太平缸”一口,盛满清水以防火灾或栽莲观赏。太平缸又名“吉祥缸”,古代皇宫重地用铜铸造太平缸,贾家古村则均为陶缸置于天井之中,以喻太平及观赏。观音堂内供奉观音一尊,这里每逢观音诞日,堂内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场面热闹非凡。

贾氏宗祠气势恢宏,内涵丰富,其布局在宗祠建筑中极为少见。用巍峨壮观、伟丽气派来形容也不为过。毫不夸张地说,宗祠三院四栋的大连体、宗祠内偷梁换柱的独特结构合起来便是一座民间建筑艺术的殿堂。

官厅民宅各有千秋

贾家古村现存的古建筑大致来说可分为六大类,一是祠堂,二是住宅,每一处建筑古朴且都不失个性,而住宅当中官厅民宅又各有千秋。

官厅

当地人把在外为官的人在家建造的屋宇叫做官厅。目前,贾家古村保存有官厅2幢,分别为赐福堂和泰盛堂。其中尤以赐福堂突出。其气势的恢宏、用材的讲究、雕刻的精美、设计的独创在整个古村中首屈一指,令人叹为观止。走进赐福堂,处处能感觉到昔日官宦之家的气派。

赐福堂山墙的四个角不是直立,离地1.5米高都是用一块条石凹进倭砌,俗称“谦让墙”。主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是为了表示自己在地方上“不出头露角”讲求谦让。不过,他这一谦让、墙角一缩,巷道拐弯处就宽阔了,也方便了许多人。

赐福堂的构造突出了重内不重外的赣中民宅风格,体现了内秀外中的特色。进入这座官厅,目视所及你会不时发出惊叹。这座官厅二进单层,面宽9间,进深14间,内共有8口天井,其中4口为厢房虎眼天井。虎眼天井处有影壁,影壁上各用青砖砌有福、禄、寿、喜圆形字样。经门厅过中门即为大厅。大厅由两个天井分为上下两个厅堂,每个厅堂依次比前面的天井要约高一步,喻为步步高升。由于天井上厅堂均有一整块臣型条石做台阶,象征官运不断、财源滚滚、一步到位。因此忌用多块拼接而成。

在官厅天井的四角立有方印角石,喻为主人握权掌印在四方。天井下水道口雕饰成火焰花翎形,表示顶戴花翎官运亨通。下堂斜撑一对狮子栩栩如生,两狮俯冲而下,左雄右雌,不只是避邪镇宅,更显示官家主人的威严。

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