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园开启秋季赏花“黄金季”
很快抓住了游客的眼球。纯洁的白半球、耀眼的绿宝石、娇羞的黄冠,搭配上由菊花修建、镶嵌而成的花盆、花篮、擎天柱,一时间,游客们仿佛汇入了花的海洋。
“本届菊花文化旅游节共筹备了10万盆菊花,百余种造型,还穿插着数百盆牡丹点缀。自10月17日开幕以来,仅仅10天,曹州牡丹园便接待游客11万人次,虽然不能与4月份牡丹节的迎客量相比,但这组数据还是十分可观的。”曹州牡丹园管理处主任马涛介绍。
与曹州牡丹园相比,拥有30万盆菊花的中国牡丹园在迎客量上也不遑多让。在占地1200亩的中国牡丹园内,由菊花搭建而成的“美丽家园”的花坛、“菊闹金秋”、“凤门”、“花开盛世碑”同样是精雕细琢。“自10月16日首届菊花艺术节开幕后,11天便接待游客10万人次,因为中国牡丹园部分建设仍在施工中,这样的数据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中国牡丹园总经理李克柯说。
从菊花展到菊花节,满城尽带黄金甲
谈到菊花节的举办,还要追溯到最初的菊花展。记者了解到,菏泽天香公园、儿童公园、曹州牡丹园都曾多次组织承办菊花展,但受场地、渠道等因素限制,规模相对较小。自2013年“菏泽首届菊香文化旅游节”在曹州牡丹园开幕后,菊花节才作为菏泽旅游的一场重头戏拉开了序幕。
“当初的菊花展规模小,目的也相对单一,就是为了经营。菊花展上所有的菊花均来自菊香社区,就是为了拉动菊花的销售。”谈起菊花展到菊花节的演变,与菊花打交道多年的马涛唏嘘不已,“现在的菊花节已经逐步趋于多元化,在拉动菊花内销的同时,也打造出文化旅游的环境,菏泽菊花文化底蕴丰厚,打造像牡丹一样的菊花品牌十分必要。”
马涛告诉记者,菊花节的举办不仅仅盯在门票的“蝇头微利”上,在曹州牡丹园的菊花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学生半价、1.2米以下免票、60岁以上老人免票、军残证免票,每10名游客中平均仅有1名游客收费。“现在依靠门票拉动收入还不是主要目的,菏泽举办菊花节还处于起步期,面对的大多是菏泽本地人,让游客感受到菏泽的菊花文化是首要,逐步积累经验扩大影响,再发展到经营收入,最终才能拉动旅游。”马涛说。
菊香社区的李洪聚老人是种植菊花三十多年的花农,无论是最初的菊花展还是现在的菊花节,展会上都会有他亲手培育的菊花。“之前的菊花展虽然不是小打小闹,但和现在的菊花节相比规模比较小,基本上每届大概三四万盆,而现在的菊花节,两座牡丹园内将近20万盆菊花都源自于我们菊香社区,销路肯定不会愁了。”李洪聚乐开了花。
“同台争艳”,一扫“花谢人去”尴尬
“‘花开人来,花谢人去’是现如今牡丹园最尴尬的地方。”马涛拿出曹州牡丹园的前景规划书,一针见血地分析道,“纵观整个牡丹园,无山之奇险、无水之秀美、无庙亭古迹之文化底蕴,有的仅仅是菏泽人引以为傲的牡丹,可牡丹的花期太短,最多二十余天便花谢人去,进入秋季,牡丹园便被荒置了。”
如何打破牡丹园甚至是菏泽旅游业在季节上的局限性呢?“春看牡丹秋赏菊”这一想法便被提了出来。马涛告诉记者,正是通过从菊花展到菊花节的演变,才有了拉长牡丹园旅游产业链条的可能性,同时又能解决牡丹园在秋季资产闲置的问题。
对于两大园子的“同台争艳”,李克柯也补充了自己的想法。“横向来说,曹州牡丹园是菏泽观赏牡丹的老园子,随着城市规划的推进,曹州牡丹园逐渐被纳入市中心,其园内面积、规模也逐渐被固定,为进一步做好关于牡丹的旅游业,才有了中国牡丹园的诞生;纵向分析,菊花是在衬托牡丹,同时也在接力牡丹,想要把菊花打造成像牡丹一样高度的城市名片,菊花也需要在多个园子里盛开,只有‘同台争艳’才能扫除‘花谢人去’的尴尬。”李克柯说。
李克柯告诉记者,中国牡丹园计划通过从郁金香、牡丹、芍药、菊花的次第开放来弥补牡丹园在季节上的空白,而菊花节正是环节之一。“两场菊花节‘同台争艳’吸引了游客,在展示菏泽菊花文化的同时,也为来年的牡丹节做了铺垫,这场‘同台争艳’的好戏不仅要唱,而且会唱得响亮。”李克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