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辩论会:新常态下产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LA+辩论会现场
LA+辩论会现场
8日下午,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第五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之新常态下产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LA+辩论会顺利举行。
参与嘉宾:
中国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李存东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
旭辉集团苏州事业部杨华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管少平
夏岩集团总设计师夏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景观系主任赵小荣
上海易亚源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首席景观设计师俞昌斌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陈伟元
欧量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甄密肖
主持人(甄密肖):感谢各位嘉宾,论坛时间控制也得创新。这个话题也是目前大家都在思索的一个问题,非常有意义。下一个对话的主题,大家都比较关心的,我们请了一些在这个话题里面有代表性的专家来做这个活动。我一开始想请各位嘉宾在新常态下,你们自己对它的理解是怎么样的,以及你的生意好不好做?你认为是机遇还是挑战,从第一个男神陆总开始。
陆伟宏:万物都是辩证的,机遇和挑战是同时存在的,这个题目很好。行业的转型也是正逢其时,机遇和挑战肯定是并存的,通俗一点讲就是有利和不利都有。我们的嘉宾都是在这个行业里的,可能和前面一些院校的有一点不一样,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感受到这里面的分工。我想留一点话题给后面的嘉宾,时间相对紧凑一点,有利和不利大家很清楚,没有必要再多讲了,怎么样来看待有利与不利。首先是一个好事情,我们前面太多的一窝蜂,培养了太多不应该培养的人,太多管理环节的失误,包括很多项目并不成功,不仅仅是中国设计师在中国的设计项目有很多不成功,哪怕是大师级的在中国也有很多不成功的项目。冷静下来应该转化为行业的新常态,是非常非常正常的。我是1992年本科毕业,到现在23年,是非常高速的在发展,我觉得确实需要喘一口气,从身体各方面,我认为要喘一口气。这样的新常态转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调整期,我们怎么样抓住这样一个机遇来处理这个挑战,我认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理解这两个字,而是应回归到它的本质问题,这是人对产业、对企业的影响。在行业、单位里面,大量跟人打交道,包括在现场,项目的成功、环境的营造都是跟人分不开的。
用好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从我们行业的管理者来说,最近已经把思路转化为人力资源的角度。企业转型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源是最关键的,如果不能管好人,不能培养好人,不能发展优势的人力资源去创造竞争的话,可能会一点点淘汰。在这个新常态下有一些企业合并,包括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都是非常必须的,实际上我想回答这个问题的本质。培养人才的大专院校应该审时度势,这个可能跟我们整个教育行业跟体制有关,我们培养了太多的这方面相关专业跟相关人。我们的人数,我们专业的品种跟我们行业的需求,包括专业的出发点是不是一致,我觉得把人抓住是非常关键的,我就先说这一点。
主持人:陆总你的态度是机遇还是挑战呢?
陆伟宏:是并存的。关键还是人,人好了以后可以抓住机遇。人不好的话,面对的挑战,就像跳高一样,是钻过去,不是跳过去。
俞昌斌:我们的项目有80%的项目都是房地产项目,15年里面已经服务了前20位的开发商。这是很好的例子,从2001年开始的时候,10年内从地产的黄金十年,我们公司黄金十年,到2008年的时候经济危机,很多的建筑都都开始裁员,景观没有太多影响。2013年我们准备换一个办公室扩展到200人,和我们换的办公室是一个建筑事务所,这个办公室有3000平方。我们觉得这个形势变好了,合伙人商量了一下,2014年下半年就已经发现这个形势不太对了,2015年世茂没有拿地,万科我们有合作,他们跟我们说2016年上半年不太好,2017年可能好。
很多开发商判断的形势就是5年以后怎么办,5年以后就是2020年,我觉得房地产的趋势就像股市的出现一样,可能有一个7年的波峰波谷。从2015年开始,房地产如果不好的话往下走,5年以后可能可以恢复,如果国家鼓励房地产起来,可能还有一点机会,如果不鼓励的话,这5年对于设计公司、国营的大企业可能没有什么。一批民营事务所,从100人50个人就变成20个人再到10个人,还是变到国外那样只有五六人。国外的形势就是可能只有5—10个人,这是很普遍的。但是中国现在有100人的事务所,建筑设计院也有2000人的。我朋友圈里面有很多的建筑老板,现在有几个趋势,第一个是毛大庆做了一个创新工厂。所以,我觉得是挑战,挑战是95%。
李存东:我觉得是机遇。有一个原因,我们也是不同代表,可能是一个大层面,刚才讲了2000人就是我们的单位,还是一个院,现在集团1万人。我们压力也非常大,面临现在新的常态,速度要放缓,要把质量提起来,国家的经济投入,经济发展投入要转型,我判断很多年了。
我们国家现在面对这么一个事情,包括新常态,从我们职业角度来看,还是要有几个大的思考。首先应该有一个宏观的意识,我们在座的也都经历过,最早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后发展几个阶段,有经济学家说,包产到户的农业改革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二个阶段逐渐到了我们毕业的年代,估计我们都差不多了。在这个年代面临着房地产新一轮的造富的运动,我们也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想怎么能把大家福利分房变成商品,当时没有人买房,我们就是参与到小区的规划怎么做的更能够市场化,现在一发而不可收拾,现在确实形成了很多过剩的产能。我们这个经济发展模式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因为速度快停止了思考,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静下来思考。其实我们思考了之后才能决策自己不能一窝蜂的说景观热,我们都学景观,突然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你没有活干的时候,如果你以前没有思考,你是跟风去做的,对你就是挑战。我们要有大形势的预判,你要有对行业认真的态度,如果有这样基础的话,就是一个机遇。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