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学绿化美化城市乡村浅见
为助力滁州的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现就文化引领,科学施策,绿化美化城市乡村相关问题在充分调研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参考。
当前园林绿化在品位档次提升方面存在的不足
突出多、大,缺乏特色。园林规划主要是求满足其建园数量、绿化面积等一些数字化指标要求,从而形成的园林绿化建设大同小异,千园一面,缺乏特色。当前,园林绿化建设的布局、数量和面积等指标主要是根据创建工作要求进行设计,大体上符合其基本指标的要求,但在绿化区域的命名及公园分区景点的布局设计,景观、游园等的规划设计上普遍存在特色不突出和趋同性的问题。
重新轻旧,布局失衡。普遍存在注重新城区绿化,从而忽视或弱化了老城区绿化的情况。新城区的后发优势决定了其绿化设计具有先天的优越条件,而老城区受各种现状和条件的制约,规划设计难度大、成本高且较难落实。在老城区绿化规划上创新思维不足,导致目前新老区绿化布局严重失衡的现状。
规划单一,缺少远谋。绿化规划建设与将来旅游业的发展结合、匹配不足,既没有统筹周边旅游景区布点建设,也未能充分考虑便于接待旅游团体游玩和设施配套的空间。绿化规划与区域的环境、特色没有做到有机结合,基本上局限于一城一地的绿化需求,未能深思远虑,统筹谋划。
急于求成,不够科学。在绿化品质上过多追求绿化苗木的大小、数量、密度和品种,认为多用高大树木、稀有品种,提高绿化密度才能够实现绿化的高层次和高档次。
关于文化引领,提升城乡绿化品位档次的建议
因地制宜,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应根据地域特色,围绕本地文化底蕴进行绿化规划,特别是要把具有鲜明地方特征的文化因素融入到城市公园、游园、景观带等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城乡绿化绝不是简单的植多少绿树、花草,要根据环境条件,除了在色彩搭配、线条设计、层次美感、密疏相宜、季节相间上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外,更重要的是要赋予绿化以特色、别致和生命。而要上升到这个层次,绿化必须植入地方自然特色和传统文化因素。从公园、游园、景观带的命名到具体的景点布局、设计建设,贯穿文化内容,赋予景观、景点等文化内涵或历史底蕴,并做到相得益彰,把文化当作城市园林绿化的灵魂,拖动城市绿化规划上层次、上档次、上水平、有特色、显活力。滁州城市园林绿化体现亭文化、醉文化、与民同乐文化内涵,天长“红草湖公园”展现当地红草湖湿地与自然生态文化资源,明光城乡园林绿化注重突出明文化底蕴,全椒绿化围绕儒林文化做文章,都是成功的范例。
精心规划,围绕主题精细绿化。要围绕规划主题,把文化植入到绿化工程的细枝末节中,在精心建设上下功夫。大公园一般都有一个大的主题,公园内可设有多个园区、景观等展示大主题的小主题。各个小的主题也是通过绿化景点的布置、建设得到体现,因此在园区、景点设计时就要有细致的安排,把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历史或传奇人物、传统或著名特色产品、著名商标等有比较显著地方标记或记忆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安排。文化融入绿化并不复杂高深,一个碑刻或命名、一段文字、一个绿化造型、一个绿化品种的使用等都可能体现出文化。
合理布局,人文自然相得益彰。通过文化的植入把绿化档次提上去,把高大树木和稀有品种的绿化用量降下来。要摒弃用高大树木和稀有珍贵品种才能提升绿化档次的观点。实际绿化工作中应以当地的优质绿化树种特别是要以“市(县)树”、“市(县)花”为主体,在与文化的融入结合上下功夫,充分考虑与当地自然资源的融合,并在高低相间、层次、与其他树种和花草的有机配合上进行科学安排,促进地方苗木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政策创新,新区旧城均衡绿化。要重视老城区和乡镇的绿化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其绿化体量和质量,努力实现均衡绿化。老城区绿化与新城区绿化相比的确有较大的难度,但不能弱化,应均衡发展。要进一步加大老城区规划及改造的步伐,充分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相关政策,对老城区进行拆迁改造,尽可能扩大绿化空间,绿化美化老城区;还要创新完善绿化规划,引导、鼓励老城区社区、单位和广大居民进行楼顶、阳台、院落、墙面、盆景绿化等。
统筹安排,提升整体绿化水平。做好结合文章,把美好新农村建设,产业园建设,“三线三边”整治,农业种植产业园、示范园建设,矿区的整治及绿化恢复建设等统一于全市绿化规划要求,统筹规划,根据园林城镇创建和生态县市区建设的要求,统一规划设计,统筹安排。建议成立城市乡村绿化规划委员会,统筹全市(或县、区)绿化工作。确立绿化规划工作建设实施方案,分步推进。尽可能地实现验收指标的数字化,设立“性价比”考核指标和质量评价指标,努力使得全市绿化整体上提高档次和水平。
(作者系明光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