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领头雁”
近年来,鲜切花企业纷纷入驻鄢陵,鲜花种植达到万余亩,花卉产业实现升级,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强劲产业支撑。而这得力于郑州综合性交通枢纽的不断形成,为鄢陵鲜切花飞入国际市场插上了“翅膀”。
这是中原城市群带动效应的一个缩影。城市群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区域,法国地理学家戈德曼曾说,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必然成为21世纪人类文明的标志。
我国现有长三角、珠三角7个国家级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是其中之一。中原城市群自提出构想以来,对我省各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正成为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领头雁”。
一张蓝图描绘河南城镇化新未来
十几年前的开封,各项经济指标居全省倒数,而今,郑汴产业带一线牵两城,汴西新区与郑州新区隔空相望,开封经济实力有明显提升。这场巨变,开始于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郑汴一体化的推行。
2003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决策,提出了中原城市群构想,为我省开辟了一条城镇化“突围”之路。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过去很长时间里,我省各城市普遍实力不强,缺少特大城市带动,且城市发展始终没有形成合力,城镇化率水平不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瓶颈。
基于这样的事实,我省提出了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构想并不断丰富其内涵,通过城市聚合发展,打造中部区域隆起地带。
2006年我省批准实施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2008年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原城市群规划,着力构建“一极两圈三层”现代城镇体系。2009年,我省又明确提出将全省18个省辖市纳入中原城市群,开拓了城市群发展空间。今年,我省又提出构筑“一区三圈八轴带”的空间发展格局,中原城市群建设“蓝图”进一步完善。
规划实施以来,中原城市群整体上呈现出要素聚集、内外联动、合作共赢、加速崛起的态势,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根据省统计部门的数据,2003年我省城镇化率只有27.2%,到2014年底达到了45.2%,年均提高1.64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年均1.29的增幅高0.35个百分点。我省城镇化率与全国的差距不断缩小。
随着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将中原城市群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中西部地区三大跨省级城市群之一。
“中原城市群纳入国家规划,为我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说。
一张路网编织新型城镇化梦想
12月6日,郑州的赵先生乘郑开城铁去开封见朋友,他感叹地说,郑汴两城日益接近,他与朋友就像在一座城市。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推进,两城之间已“条条大路通罗马”,交通一体框架逐渐形成。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是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条件,交通引导城市、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使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更加便捷,扩大了就业空间,从而改变了人们城市化的观念。
在中原大地上,“米”字形高铁网逐渐成形,郑汴、郑焦等城际铁路也不断连通,全省所有县城实现20分钟上高速公路……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铁公机”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框架,为中原城市群疏通了“奇经八脉”。
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郑州半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高速铁路与城际铁路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串起1小时出行圈,“米”字形高铁将中原城市群辐射层9市相连,并通往周边省份的城市。而高速公路则将县城和乡镇与中心城市紧密相连,使域内城市享受到现代交通带来的资源配置优势。这也为构筑“一区三圈八轴带”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在“通经”基础上,中原城市群还要“活血”,优化产业作为基础,以产兴市,市产互动,以完善城市功能。我省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优化城市形态、提升现代服务功能为重点,壮大经济实力,增强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能力,发挥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