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点线面量”结合打造园林城市
宿迁市沭阳县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目标,在城区公共绿地、大型公园的规划建设过程中突出“大空间、组团式、通透性”等要求,坚持点、线、面、量相结合,精心实施了一批公园广场、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初步形成生态开敞、水绿交融的生态城市架构,2015年11月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突出“点”的开放,加快建设公共绿地。该县按照“市民出行300米,即有一处2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的要求,结合城区现有公园绿地资源,科学确定城区公园绿地的数量、位置和规模,不断加快十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建设。对阳光广场、国税广场等14个街头游园广场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使城区公园、广场面貌焕然一新,公园绿地布局更加合理,让市民充分享受到出门见绿、休闲舒适的生态自然环境。
注重“线”的流畅,精心编织道路绿网。坚持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注重植物品种造型、色彩搭配,力求“一街一景”、“一路一品”。先后实施上海北路、学院路40余项道路绿化改造工程,投资4000万元打造了迎宾大道东延伸段绿化景观路;注重林荫道路建设,投资1.5亿元对临安路、重庆路、常州路等18条道路机非隔离带进行更新改造,补植法桐、香樟、枫杨、朴树等行道树近万株,初步形成林荫路网络系统。
追求“面”的完整,营造绿色宜居家园。坚持“楼房建到哪里,绿化配套到哪里”,大力推进庭院和居住小区绿化建设,全面开展“园林式单位(小区)、绿化美化合格单位”创建活动。成功打造奥韵都城、颖都家园等3个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和第一实验小学、正德中学等5家省级“园林式单位”,有力地推进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
体现“量”的丰富,建造多样植物景观。根据植物群落的生态习性,坚持将乔木、灌木、花草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发挥单位面积的绿地生态效益。精心选择栽植树种,广泛栽植榉树、乌桕、朴树、栾树、雪松、银杏等高大乔木,林下栽植海棠、樱花、紫薇、迎春、鸢尾、麦冬、等小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形成梯次分布、错落有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景观效果。
“十二五”期间,沭阳县先后建成占地41万平方米的南湖公园、56万平方米的柴米河湾生态公园、12万平方米的中央滨水公园,梅园、玫瑰园、柳园、樟园4座主题公园已建成或在建,城区绿地率达38.07%、绿化覆盖率达40.58%,逐步形成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道路绿化为框架、庭院绿化为支撑、街头绿化为点缀,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统一的城市绿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