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栎类本来面目 给栎类一个前途
编者按:目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顶层设计,中国正在实施天然林全面保护。栎类林的面积占中国天然林总面积的近14%,因此,栎类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为此,著名的林业专家、中国林科院研究员侯元兆提出开展栎类经营研究。11月初,中国林学会及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在前期一些专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国内外专家召开了一次专门为栎类正名的研讨会——中国天然林示范区栎类经营讨论会。
会上,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孙国吉,中国林科院研究员盛炜彤、侯元兆,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原院长周昌祥,以及德国弗莱堡大学森林生长研究所所长海因里希·斯匹克教授(HeinrichSpiecker)、德国约翰尼斯科鲁兹林务局负责人布克哈德·斯代克(BurkhardSteckel)、法国巴黎高科农业学院教授伊夫·尔哈特(YvesEhrhart)等深刻探讨了中国的栎类天然林保护问题,并为之献计献策。今日,本报整理各位专家的精彩观点。敬请关注。
20多年来,在中国,作为一名林业官员,他可能从未想到全国第一大树种处境如何;作为一名林业专家,他可能从未研究过全国第一大树种如何经营;作为一个城镇居民,他可能从未见过全国第一大树种长啥样。这就是栎类(也叫橡树、柞树等),一类全国每10棵树中就有1棵的树种。
我国栎类总面积有1672万公顷,其中天然的有1610万公顷。全国栎类总面积是杨树总面积的170%,是杉木总面积的153%,是桉树总面积的375%。但就是这样一类资源,近20年来,被边缘化了。
今天,一批了解栎类的专家学者在为它正名,力图说明它的地位和作用。他们确信,栎类,是一类可以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完美结合的自然资源;一类可以和文明中国完美匹配的木材资源;一类可以支撑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树种资源;一类可以低碳、低投入发展的经济和生态资源。
他们还认为,全国的天然林保护,最为紧急的是栎类经营。因为萌生栎类一般在15年-20年生时会自行退化,但这期间若有人力稍加干预,它就可以百年稳定和繁荣。而我国1600多万公顷栎类资源的最佳干预期已所剩不多,当前对它最好的保护就是“扶”它一把。
天然林保护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已经确定,为加强天然林保护,从现在开始到2017年,全国的天然林都要停止商业性采伐。
我们理解,这一政策的本质是减轻对森林资源利用的压力,给森林一个喘息的机会,更多地通过自然力恢复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但自然力又有正能量和负能量之分,自然力可以恢复森林,也可以破坏森林。破坏森林的作用力实际上有两种,一是人力,一是自然力。我国某省曾对1000万亩封山育林形成的次生林“一封了之”,不到10年就随处可见被薇甘菊等绞杀植物连片绞杀的惨状。所以天然林保护,准确地讲,就是既要阻止人力破坏,也要抵御自然力的破坏。
栎类天然林经营,就是主张抓住时机,在关键时候,以微弱的干预,帮助它度过敏感期,顺利地走向正向演替。这恰如家长要在孩子还不懂事的年龄引导他成长,以免走偏一样。
中国的栎类资源之多令欧洲惊讶
中国的栎类资源包括栎属、栲属、青冈属、石栎属、水青冈属5个属,大约120个种。它们广泛分布在全国,总面积占中国森林资源总面积的10.15%,占中国天然林总面积的13.7%,比德国的全部森林资源还多500万公顷,比法国的全部森林还多160万公顷。
中国的栎类,绝大多数树种都是乔木。一些人见到的栎类是历经破坏后以萌生形态存在的矮林,就误认为栎类是灌丛,这是误解。
近20年以来,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大量的栎类幼林,合计占全部栎类资源总面积的40%以上,加上此前的中龄林,合计约占60%以上。这些资源有几个致命的缺陷,如林分过密、老桩萌生、细长杆材和没有树冠。这几个特点决定着这些栎类资源生长到20年后,会迅速退化。如果用“一封了之”的思路保护它,无疑是以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
但是,如果加以经营,就会避免这类基于自然力的损失。基于前20年天然林保护之下恢复的基础,我们可引导矮林逐步转变成长寿命的实生乔林,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额外获取中小径材收益。
这三四年来,有的机构曾多次邀请欧洲专家来华考察栎类。欧洲专家惊讶于中国的栎类资源之丰富,也感慨于中国面对这些宝贵资源不够重视。
栎类全身都是宝
我国栎类林多为细杆材
我国栎类林起源多为老桩萌生林
橡树,它的名字就包含着坚毅、高贵和奉献的内涵。
栎类的木材,即橡木,是一类华贵的用材,其使用价值仅次于红木。在发达国家,橡木被用来装修总统房间、大企业总裁办公室等高级场所。在德国用于制作面板的橡木,价格一般为每立方米3万元人民币,优等橡木每立方米价值10万元以上。德国栎类原木的年采伐量仅占全德国原木总采伐量的1%,但其原木收入却占各类原木总收入的10%。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