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完成退耕还林百余万亩巩固“绿色答卷”
截止2015年,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101.09万亩;保持土壤价值量约0.59亿元;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22.58万亩及经济林5.65万亩;转移劳动力人数13.2万人;退耕农户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增长率达46.06%,家庭文化消费总支出增长率达到55.79%……这是自1999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以来,我市交出的“成绩单”。这份“绿色答卷”,用数据总结了成都在生态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居住于成都的市民正真切享受着郁郁葱葱的森林所带来的“绿色实惠”。
巩固退耕还林工程让成都收获了蓝天绿水,同时,这项惠及人人的生态工程,更有力推动了林业产业发展。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林业种植等等一系列助农增收的举措,带领林农一天天走向致富增收的道路。
完成退耕还林百余万亩
退耕地涵养水源能力大大提升
1999年,国务院启动退耕还林试点,我市作为首批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地区之一,多年来,成都的退耕还林工作不断在扎实推进。“截止2015年,全市共计完成退耕还林101.09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6.09万亩,实现土壤价值量约为0.59亿元,森林资源得到恢复性增长的新阶段”,跃然于纸的数据让我们看到退耕还林的成绩斐然。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全市国土绿化步伐,森林资源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和土地肥力都得到了显著改善。”据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退耕还林后水土保持能力得到了加强,地面植被覆盖度得到提高,局部小气候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和调节。
笔者了解到,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市退耕还林工程成效监测报告》显示,退耕地的总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全P全K含量、最大持水量和渗透系数、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等监测指标明显改善,并大幅高于对照农耕地。经监测数据统计,全市退耕地涵养水源能力达到1.26亿立方米,固土能力达到1.89万吨/年。在保育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和供给氧气等方面的综合生态价值,经折算综合贡献值每年达2.71亿元。
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林下经济助农致富增收
除了有目共睹的生态效益,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给老百姓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不容小觑。今年是我市巩固退耕还林走过的第8个年头,也是实施巩固退耕还林的最后一年,一系列成果的涌现向市民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绿色答卷”。全市自2008年工程启动以来,截止2014年底共计发放中央政策直补资金4.66亿元。成都市政府从2013年起,每年发放资金921.8万元对全市46.09万亩退耕还林地实施补贴。
“巩固退耕还林既有国家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后续产业发展,更有我市积极开展的市级专项配套建设,内容主要为,发展特色经果林、工业原料林;改造低产低效林;实施丰产措施;发展中药材等种植项目、家畜家禽圈舍养殖项目以及菌类培植等项目。”相关负责人谈道,一系列的助农举措,促进了林下养殖业、林下种植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据悉,当前,全市林下生态鸡养殖达200多万只,年产值上亿元,并且成立了30多个养殖基地和示范点,带动了数十个龙头企业的发展。此外,都江堰的特种养殖基地、龙泉的枇杷种植、蒲江的“茶林混植”、邛崃的竹笋产业都让林农走上了致富之道。
同时,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形成的良好森林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了林农致富增收的又一渠道。“老百姓充分利用森林水果、蔬菜、观花等产品打造了观园赏竹、登山游步道、茶廊、客房、科普展览室、书画室、小型会议室等配套的生态旅游设施,积极开展休闲观光、现场采摘等活动,助推了一、三产业互动融合、良性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仅都江堰市森林休闲游产值便达到18.7亿元。邛崃市通过实施蜀西竹海项目,升级打造成为不同主题的川西民居主题院落群,发展主题旅游,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3000人,实现旅游收入50万元。
盘点后续产业关注林下经济
聚焦特色养殖:
发展林下生态鸡养殖是双流县促进退耕户后续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据了解,目前全县共发展建立林下养殖基地7个,常年养殖规模达到50万余只,培育林下养殖合作社及龙头企业8个。通过积极培育和组建农村专合经济组织及龙头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聚焦特色种植:
在蒲江县,“茶林混植”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在退耕还林及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工程带动下,全镇茶叶产业蓬勃发展,目前茶园面积达13000亩,人均1.5亩。据了解,目前蒲江的茶叶加工企业(户)达33家,解决了退耕还林的富余劳动力,去年全镇茶业总收入达到7000多万元,今年1-5月茶叶收入达到3400万元。
聚焦生态旅游:
近年来,都江堰市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一、三产业互动,通过打造立体林业,提高了林地使用效率。去年,全市有农家乐988家,乡村酒店567家,接待游客201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8亿元。
天府新区依托水果产业新开了一批以休闲观光、现场采摘为主题的餐饮、住宿、娱乐的农家乐。太平村的桃源湖、红森林、山香农家等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特色种植观光产业相结合,带动了新区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村民增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