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凤山:发展生态经济演绎绿色崛起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与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凤山县紧紧围绕世界地质科考观光旅游胜地、休闲养生胜地、健康食品加工基地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持续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凤山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实际,提出了“123456”工作思路,突出抓好精准脱贫和生态保护,创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国家生态农业公园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绿色崛起。
“十二五”的巨大成就,为凤山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凤山将瞄准全面小康,围绕扶贫开发,以国家生态农业公园为载体,稳定支柱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基本解决交通、水利和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重点突破新型山区城镇化、生态扶贫移民和群众普遍就业创业瓶颈难题,讲生态、打品牌、促增收,建设休闲、活力、宜居新凤山。
具体工作中,要以“精准脱贫”为重点,纵深推进开发扶贫攻坚,力争到2020年把凤山打造成为桂西北综合改革扶贫示范区。以国家生态农业公园为载体,做大做强做优农业特色产业,支持核桃、八角、油茶、杉木、中草药、珍李、桑蚕、无公害蔬菜、林下养殖等特色发展壮大,拉长产业链条,打造规模效益,确保农民有稳定的收入。以交通、水利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为核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二级路建设,整合资金加快推进各乡镇和村屯路网建设,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完成生态移民搬迁3万人,扩大城区规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完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解决制约全县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问题。以项目推动为抓手,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以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项目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审批时间,争取更多的企业、项目、资金落户。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7.53亿元,是2010年的1.23倍;财政收入12978万元,是2010年的1.5倍,年均增长8.4%;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是2010年的1.7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0年的3.9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5亿元,年均增长14%。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体系更加完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5:38:37调整为2015年的20:38:42,产业生态化进程。特色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15年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提升为2.3亿元,工业产业整合效果明显。特色效益农业稳中提质,农业增加值达5.2亿元,年均增长7.5%,“三特三错”农业发展模式得到大力推广。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7.94亿元,年均增长8.3%。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业逐步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全区第二个旅游标准化试点县。
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780公里,通屯级路1833个自然屯,共计3439.1公里,全面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成为河池市第一个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的县。沼气池累计3.1725万座,入户率达82%。农村实现安全饮用水人口18.4219万人,解决8.5万人的住房难问题,2371个自然村(屯)全部通电。
扶贫开发成效明显。成功列入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基地,万亩核桃扶贫开发产业项目以第一名成绩入围自治区“十百千”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583378亿元,建成整村推进29个,实施产业发展项目49个,惠及群众2.5690万户。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比2010年减少5.42万人,下降52.16%。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巴烈顺利撤村改居,教育、行政、文体、政法等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向新区延伸。城区“三河六岸”和九座山峰装饰靓化以及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顺利推进,长洲、袍里撤乡建镇工作顺利完成。至2014年底,县城建成区规划面积达11.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6.34万人,城镇化率为29.5%。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到2015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834万元和5612元,年均分别增长12.83%和13.77%。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4年控制在3%之内,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3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65.9%,初、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6%、63%,凤山高中顺利通过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
生态文明水平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小河流域及库区水源保护、生态修复及景区矿区垃圾处理、“绿满八桂”造林等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启动实施。完成封山育林3.0952万亩,植树造林26.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16%,位居全区前列。
改革和社会治理取得新突破。国有企业和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财税、医药卫生、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简政放权效应初步显现。“庭站所点员”联动的“五位一体”山区巡回法庭审判模式,得到最高法院的肯定并在全区推广。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居全区前列,连续10年荣获“广西平安县”称号,夜不闭户的目标基本实现。
“十三五”期间,凤山的建设目标为:到2020年,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以生态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取得突破,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生态经济创新发展试点县、国家高端木本植物油生产配套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扶贫试验区综合改革示范,基本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期间,凤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将达25%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
“十三五”末,凤山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27亿元左右,年均增长9%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30:5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城镇污水、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85%;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