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昆明10大公园景观提升打造凸显文化精髓

时间:2023-01-06 15:36:10 | 来源:昆明日报

昆明10大公园景观提升打造凸显文化精髓

“历史文化景观是中国园林艺术区别于西方的一大显著特征,而近年来昆明在10大公园提升打造中,也更加注重挖掘文化景观精髓,近期亮相的一批文化景观更是令人欣喜。”新年伊始,昆明市大观公园、金殿名胜区和昙华寺等公园通过修缮提升或新建,创新打造的一批文化景观在受到游客青睐的同时,更受到园林规划和历史文化专家的赞誉。

大观公园:近华浦古建群“穿新衣”

大观公园近华浦区域属保护文物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大观楼,楼前长联与大观楼相伴已200余年。除了大观楼本身,周边的附属建筑有康熙年间兴建的催耕馆、观稼堂、涌月亭以及后世修建的揽胜阁、牧梦亭等。其古建延续了“传统园林建筑”风格,形成了云南园林文化建筑中较有代表性的古典文化区。如今,该区域还完整保存着清代以来不少历史文化名人撰写的楹联、匾额、题记、碑刻等,是公园乃至昆明的艺术文化瑰宝。

去年,大观公园投资350多万元,启动了近华浦修缮一期项目,主要对揽胜阁、髯翁亭等古建的屋瓦面、回廊亭台等进行重新彩画和翻新,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全部更换了琉璃瓦,重新彩绘了回廊等,目前一期项目已完工。如今,修缮一新的近华浦区域,正焕发着新的光彩。

“近华浦区域的修缮,正是昆明公园注重文化景观提升的代表之一。”昆明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原院长、教授级高工陈海兰一直对大观公园近华浦景观提升项目十分关注,从规划之初、到听证会及修缮过程都给出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陈海兰表示,此次近华浦提升的重点,最值得称赞的是,注重对大观楼历史文化的挖掘。

大观公园利用大观楼、涌月亭、催耕馆、牧梦亭、观稼堂和揽胜阁6栋古典建筑,在有限的空间里更好地展示出来,公园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共整理出100万字的文字资料。公园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分为大观楼建楼历史、大观楼人物、大观楼楹联、大观楼诗词四个部分,通过两台70寸的触控智能电脑大屏进行展示,从而解决了公园展览空间有限的问题。同时,游客还可以在两块大屏上留言,把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提供给公园,该服务已有很多游客尝鲜。

而在大观公园西区,长联文化大道浮雕的建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今年春节与市民见面。这是全国第一条大观楼长联大道 ,青石雕浮雕总长100余米,建成后将向市民展示大观楼长联的丰富内容,这又将文化景观的一大靓点。

昙华寺:状元“安家”名塔点亮

“在昙华寺建纪念袁嘉谷的文化景观胜地,是再合适不过了。袁嘉谷与昙华寺渊源深厚,他在世时爱游历昙华寺。1937年逝世后,也葬在昙华寺范围内。如今袁嘉谷故居、状元楼等故地均已变了模样,袁嘉谷纪念园的落成,昆明终于有了唯一瞻仰和领略状元文化的胜地。”这是昆明园林历史文化专家石玉顺,对昙华寺公园新建袁嘉谷纪念园的评价。

石玉顺表示,在中国上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中,云南一直没有出过“状元”。直到清朝末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袁嘉谷才填补了这个空白。袁嘉谷自科举成名后,居官廉能、爱国为民,他的事迹很值得后世敬仰。之前在昆明并没有一个能纪念袁嘉谷的地方。而此次袁嘉谷纪念园在昙华寺公园正式落成,园内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绿化环境,成为市民和游客缅怀先人、学习状元文化的教育基地。

纪念园由昙华寺原牡丹园改建而成,整个纪念园突出古朴庄严的风格,地面用青色透水石铺装,纪念园中央则是青瓦立铺的一个大大的“寿”字。园内还运用云南本土风格的彩绘方式,对纪念园区域破损的梁柱、门窗、墙面修葺一新。为契合袁嘉谷生前节俭的风格,园内建设并无铺张,重点在提升文化内涵上“做文章”。

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园内还有一副袁嘉谷亲书匾联和若干袁嘉谷生平轶事介绍,并运用昙华寺特色的白玉兰、牡丹花和时令鲜花装扮,展现了袁嘉谷纪念园的“玉堂富贵”气氛。纪念园中央还精心打造了一座1:1.2的袁嘉谷肖像铜雕。铜雕加底座高有2.17米,采用云南本土青铜雕制,以袁嘉谷坐姿栩栩如生,显得庄严大气,令观者肃然起敬。

下一步,昙华寺公园还将建设袁嘉谷纪念园二期,通过建设课经亭、卧雪堂等景观,向游客展示更多袁嘉谷生平事迹、诗词、书法作品等,进一步挖掘展示状元文化的风采。

此外,作为昆明地标性建筑物之一,“云南第一塔”昙华寺公园瑞应塔也于新年亮灯,今后凡周末和节假日都将点亮夜空,且会根据冬季和夏季调整不同的亮灯时间,关灯时间则为晚上十点半。充满文化底蕴的瑞应塔成为昆明东大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尤其给远道而来的游客一下机就能领略昆明的美景。

金殿:青铜文化景廊焕然一新

备受期待的金殿名胜区青铜广场也正式建成迎客,青铜广场是金殿青铜文化景观长廊提升打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展出6组青铜雕塑,都是战国和西汉时期云南出土的青铜器复制品,做工精巧的青铜器与茶花辉映美不胜收,为金殿即将举办的第28届山茶花展增添了更多文化魅力。

石玉顺介绍,金殿“青铜文化长廊”建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起点为太和宫,终点为钟楼,长度约300米。起点可游览观赏太和宫神州第一铜殿,终点可登钟楼远眺昆明市全景,并观赏明代永乐大钟。沿太和宫至钟楼轴线的两侧置有系列铜质雕塑,造型均为文物仿品,是金殿广受市民喜爱的文化景点。去冬今春,金殿青铜文化景廊提升工作备受关注。

对此,金殿在原有基础上,利用自然地形条件兴建青铜广场,并升级营造出开阔的台地式园林景观。台地景观内古木参天,茶花也争相绽放,花木丛中主要展出4组青铜器,分别是蛙形铜矛、孔雀盖铜杯、立鹿铜针筒和双鹿穿銎铜斧。这4组铜雕是从战国和西汉时期云南出土的青铜器中甄选出的珍品,以扩大数倍的复制铜雕形式展示出来,让游客能更真切地看到云南铜文化的精巧和细致。青铜广场的建成,丰富了金殿青铜景观长廊的文化内涵,并使太和宫至钟楼轴线得以延续,增强了钟楼片区的可游览性。

还有2组青铜雕塑位于金殿钟楼“鸣凤晨钟”牌坊处,与石阶两旁的扶手融成了一体。这两组青铜浮雕有10米长,主要有孔雀、铜柱浮雕和铜鼓组成。除了提升铜文化外,金殿还对位于铜殿旁的“吴三桂和陈圆圆展馆”和“真武七星剑展馆”进行了翻新和重新布展。

与这些文化瑰宝同期迎客的还将有金殿名胜区第28届山茶花展。1月16日起,金殿1000余亩共40万株茶花精品将陆续绽放迎客,同时还首次以国学大作《春城赋》中的人文艺术为脉络,文化元素结合金殿公园独一无二的茶花品牌,将带来一场别具风情的昆明茶花文化盛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