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我国建筑垃圾的尴尬与出路

时间:2023-01-06 16:36:07 | 来源:中国园林网

我国建筑垃圾的尴尬与出路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建筑垃圾成了城市发展的心病,建筑垃圾的堆放成了城市发展的共同难题。建筑垃圾“堆成山”、“垃圾围城”的现象呈扩散化趋势。什么是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

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的清理方式不同,然而目前所预留的建筑垃圾堆放点还不足以满足现实的需求,加上运输运营成本太高,绝大部分建筑垃圾都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堆放或填埋在公共土地资源上。造成了扬尘、土壤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城镇化发展数量越来越大,短命建筑也越来越多,而其浪费的程度也是非常惊人。据《建筑拆除管理政策研究》报告统计,大拆大建下,中国每年过早拆除将增加建筑垃圾约4亿吨,约占我国年产垃圾总量的40%,同时为我国每年增加约10%的碳排放量。

在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上,我国更是落后与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资源化率95%,只有不到5%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

此外,相关部门、施工单位及个人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意识严重欠缺。管理者往往都是先污染→再处罚→最后治理,相互自身职责不清,被动推进管理;施工单位经济利益至上,错误观念影响了环境治理自觉意识形成;个人环保意识普及度很低,对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多数人还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只识其字,不知其意”。

面对如此尴尬而又强大的现实,我们不能漠视,更不能逃避。在国外,德国是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1978年推出了“蓝色天使”计划,之后制定了《废物处理法》、《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等法规,将建筑垃圾分成土地开挖、破旧建筑材料、道路开挖和建筑施工工地垃圾,按不同用途再循环利用达70%以上。美国是最早进行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的发达国家之一,自1915年至今已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法规,使资源化利用率接近100%。日本认为建筑垃圾是“建筑副产品”,要求施工现场不排出建筑垃圾,而是尽可能重新利用,不能随意丢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95年再生利用率超过65%,2000年达到90%。借由他山之石,或可思考我国的建筑垃圾如何在逆境中求生。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建筑垃圾并非真正的“垃圾”,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通过技术手段我们对不同成分、不同结构的建筑垃圾进行筛选分类、资源重组、结构再造,实现资源化利用。第二,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地方和企业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再利用进行资金补助,建立引导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与技术创新。第三,试点和推广绿色建材,让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研发、设计,同时制定、落实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新型节能环保建材若干政策措施。让建筑垃圾在中国走上资源化、生态化、低碳化、规模化的健康道路,实现真正的循环经济、真正的变废为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