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构筑良性循环湿地保护格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为切实加强湿地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日前,潍坊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划定全市湿地生态保护红线,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湿地保护管理和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全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形成良性有序循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效益,实现湿地质量和数量同步提高。
按照全市湿地分布特点和生态主导功能,重点构建“一区三带五湖八点”的保护管理格局。
“一区”,即渤海莱州湾沿海浅海水域和海岸滩涂地区。加强现有湿地保护区建设,新建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加强近海和海岸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的自然特征;控制围垦、污染和基建占用,建设莱州湾沿海生态保护带,对退化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恢复和重建,优先加强本区域珍稀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建立具有良性循环和生态经济增值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潍坊市海洋经济新区建设提供生态安全屏障。
“三带”,即潍河沿线湿地生态保护带、弥河沿线湿地生态保护带和白浪河沿线湿地生态保护带。加强河道疏浚、生物护岸、湿地调水补水、流域治理、植被恢复营造、污水处理厂出水口人工湿地建设等措施,遏制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和重要湿地生态功能退化趋势,加快湿地公园、保护小区建设,保护水质安全,改善生态环境。
“五湖”,即寿光洰淀湖、昌乐仙月湖、诸城南湖、临朐巨洋湖、临朐东镇湖。加强退田还湖、退养还滩、水系贯通、岸线改造、水生植被恢复和环湖大型生态保护带等一系列生态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排污入湖和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质安全,维护调蓄功能。打造集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物种保护、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基地。
“八点”即寿光滨海、潍坊白浪河、潍坊峡山湖、安丘拥翠湖、青州弥河、寒亭禹王、昌邑滨海、诸城潍河等8处国家湿地公园,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和景观改造工程,提高湿地生态功能与自然景观品位,形成生态系统完整、生物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品牌特色鲜明、综合效益显著的湿地保护和生态旅游基地,打造国内知名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为确保实现全市2020年湿地保护目标任务,潍坊市重点工程实施六大工程,抢救性保护重要湿地37万亩,恢复湿地10.6万亩。
潍河湿地保护恢复工程。潍河自墙夼水库至昌邑市下营入海口段及汶河、渠河两条重要支流,总干流长度166公里,保护恢复湿地面积3.7万亩,其中保护2.2万亩、恢复重建1.5万亩,河道两侧分别营造100-200米的生态防护林带,打造“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韵、以景托城”的生态形象。
弥河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南起临朐九山镇,北至渤海入海口,长193公里,保护恢复湿地面积4万亩,其中保护2.3万亩、恢复重建1.7万亩,河道两侧分别营造100-200米的生态防护林带,构建山青水秀、林水相依、景观怡人的生态格局。
白浪河湿地生态保育区建设工程。自发源地昌乐县打鼓山至渤海莱州湾,全长105公里,保护恢复湿地面积2.8万亩,其中保护1.3万亩、恢复重建1.5万亩,河道两侧分别营造100-200米的生态防护林带,利用现有生态资源、景观资源、人文资源,加快建设湿地公园和生态文化长廊,打造“一体化、珠链式”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特色滨水景观区。
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采取退养还滩、水源补给、封滩育草、污染控制和营造防护林等措施,保护湿地26万亩,恢复重建湿地2.1万亩。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以“三八六”环保行动和潍河、弥河“两河”流域综合开发为契机,加快39处污水处理厂出水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加强潍河、弥河、白浪河、虞河、胶莱河、丹河、桂河、红河、浯河、堤河、丰产河、张僧河、北阳河、南阳河、大圩河、浞河、汶河等17条河流湿地生态修复重建工作,建设人工湿地1.6万亩。
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程。健全完善湿地公园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恢复力度,加快湿地科普宣教和科研检测系统建设,完善管理和基础服务设施,探索湿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途径,建立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宣教、科研、检测体系,确保在5年试点期内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保护湿地5.2万亩,恢复重建湿地2.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