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土地面积增速放缓 建制镇土地面积增幅超过城市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近日发布,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890.0万公顷(13350万亩)。其中,城市面积占46.8%,建制镇面积占53.2%。2009—2014年,全国城镇土地面积增加165.0万公顷,增幅为22.8%,年均增长4.2%。增长速度总体呈逐渐放缓趋势,年度增幅由2010年的4.7%下降至2014年的3.7%。全国城镇化土地供应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城镇化发展态势平稳。
近年来我国土地的供应出现了新趋势、新特点,城镇住宅用地增幅呈放缓态势。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籍所所长姜栋、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庆日等有关专家,解读城镇用地的发展趋势。
区域上,东部地区城镇土地面积占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的40.7%,中部地区占22.5%,西部地区占26.4%,东北地区占10.4%。姜栋指出,从土地供应数据看,东中西部城镇化发展态势不均衡,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并不均衡,城镇土地利用增长正在向中西部地区偏移,向建制镇转移。”姜栋说,一方面,区域城镇土地利用向中西部地区偏移。2009—2014年,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土地增幅分别达到27.8%和32.6%,均明显高于全国总增幅。而东部、东北部地区增幅较低,分别为14.7%、19.3%。另一方面,层级上向建制镇集中。2009—2014年,全国城市土地面积增幅为17.7%,低于建制镇增幅9.1个百分点。
全国城镇土地利用在用途结构上,持续向工矿、商服用地倾斜。2009—2014年,全国城镇各类土地中,工矿仓储用地和商服用地增幅最大,分别达到36.1%和38.3%,大大超过全国城镇建设用地总增幅。
从城镇住宅用地的总量上看,近年来呈现增幅放缓趋势。专家指出,2009—2014年,全国城镇住宅用地面积累计增幅为23.0%,与全国城镇用地总增幅基本接近,且增幅由2010年的5.3%下降至2014年的3.6%。
姜栋分析认为,分区域看,这种放缓趋势中又体现出在不同区域有增长态势的新特点。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的报告表明,近年来,城镇住宅用地中的增长部分向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偏移。自2011年起,中西部地区的城镇住宅用地年度增幅维持在5%—6%,均大于东部、东北部地区的年度增幅。
事实上,2009—2014年,不同规模城市住宅用地的年度增幅基本呈现出“小城市大于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大于大城市、大城市大于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特征。总体上,城镇住宅用地增幅呈放缓态势。
王庆日说,当前,土地利用率呈现走高态势。
商服用地效率的增长逐步超过工矿仓储用地效率的增长,区域上呈现由西到东、由内陆到沿海递增的规律。2014年,工矿仓储用地产出效益为665.9万元/公顷,较2009年累计提升1/2以上。2014年,商服用地产出效益为4776.1万元/公顷,较2009年累计提升也近1/2。2014年,商服用地产出效益呈现“西部→中部→东北部→东部”的递增规律,东部地区商服用地产出效益是西部的近3倍;工矿仓储用地产出效益呈现“西部→东北部→中部→东部”的递增趋势,东部地区工矿仓储用地产出效益是西部的近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