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未来“海绵城市”长啥样 小雨不湿脚屋顶有绿岛
海绵城市建设
我们的城市,何时能实现“诗意的栖居”,如何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川省明确谋划出抵达“诗意栖居”的实施路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加快城市新区功能完善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抓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海绵城市”如何建?四川省正在积极行动。1 月27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四川省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举意味着四川全面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
建设规划
海绵城市建设 首次梳理六大重点项目
此次《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四川省将重点抓好遂宁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5个地级城市、10个县级城市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开展省级海绵城市项目示范。
从时间进度表来看,计划到2017年,全省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片区和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能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到203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以上目标。
此次《意见》对海绵型城镇进行了分门别类。按照加快海绵型城市新区建设、有序实施海绵型旧城改造、着力抓好海绵型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路开展工作。
记者了解到,“意见”首次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大重点建设项目。一是努力推进海绵型建筑与住宅小区建设;二是抓好海绵型城市道路和广场建设;三是强化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四是扎实开展公共服务设施海绵体建设;五是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六是抓好城市水系的保护和修复。
参与《意见》起草的省住建厅城建处调研员李明书谈到,下一步将紧锣密鼓组织四川省各类城市申请省级试点工作,开展省级试点工作;同时四川省将出台省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和评估标准的配套文件。他特别提醒,申报试点城市需注意突出亮点,四川省将选择不同类型的城市试点,以便试点经验具有可复制性。
专家解读
如何建海绵城市?
道路能透水 绿化带尽可能吸水
“现在我们的城市道路虽然用了透水的沥青路面,但是路面下有20-30厘米厚的刚性防水结构层,导致透水效果并不理想。这份《意见》就明确了尽量减少刚性防水结构层,以增强消纳自身雨水径流的能力。”九三学社社员、给排水高级工程师张小平解读,为什么遇到暴雨天气,路面容易积水,严重的时候会产生内涝?通俗地说是雨水太多流不赢。
在《意见》中,强调了道路的透水性。比如,新建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应采取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停车场和机动车道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增加透水性。停车场和步行系统等场地要大力推广使用透水材料,尽量减少刚性防水结构层。这样雨水来了,在消纳速度上可以有效的增加。
“我们传统的雨水消纳,是采用快排、直排做法,即天上下雨了,雨落到地上,流进管网里。但是城市的管网因为老旧的原因,‘消化’雨水是有压力的。同时雨水带有泥沙、杂质等,进入管网排到河里,又产生了淤泥。因此我们需要绿化带、浅草沟、湿地等过滤和消化雨水。”张小平介绍,《意见》提出的绿化带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见的,高于路面的绿化带。为了吸纳雨水,绿化带、浅草沟需要低于路沿。这样雨水下来后,一部分通过路面的渗透消解了,一部分进入绿化带、浅草沟和湿地,存蓄起来,剩下的排入管网。
张小平注意到,《意见》也明确的指导,海绵城市用于吸纳雨水的绿化带,需要选育和储备适合本地生长、生态和景观效益良好的水生植物或耐盐、耐淹、耐污能力较强的植物。
海绵城市长啥样?小雨不湿脚 屋顶有绿岛
海绵城市,是一个热词,也是个新词,不少市民会好奇为什么叫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到底长啥样呢?
“海绵城市,其实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在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也就是说,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又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张小平通俗地解释道:对于市民的直观感受来讲,就是遇上小雨天,不会担心地面有积水,弄脏鞋子和衣服。而在干旱的季节,也不会觉得城市的温度很高,空气干燥。
张小平介绍,在海绵城市,建议有条件的屋顶均由植被覆盖,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作用。房屋均建有地上地下的蓄水池或雨水罐,通过对雨水的及时储存,可以有效削减汛期峰值流量,同时也提升的雨水的循环利用。
此外,绿地不再是单一的景观,也不是设置在高于路面的位置,而是采用下沉式的布置。将普通绿地下沉一定深度,周边的雨水更宜分散进入下沉绿地,从而实现滞留收集雨水目的。
形象地说,整个城市就像一块海绵,下大雨时就吸水,干旱时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将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形成一个相互连通的生态圈,以有效地防止出现城市内涝,城市水循环系统失衡等问题的出现。
形象说海绵城市
形象地说,整个城市就像一块海绵,下大雨时就吸水,干旱时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将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形成一个相互连通的生态圈,以有效地防止出现城市内涝,城市水循环系统失衡等问题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