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呵护宜居美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纵深发展,获批建设首个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城乡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贵阳的优势,是贵阳的品牌。
回首过去,贵阳始终坚守“两条底线”,补齐短板勇当生态文明建设标兵,在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步伐中凝心聚力。
展望未来,全省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环境保护治理。
弯道取直走新路,创新发展谋跨越,迈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征程,贵阳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系列部署,以大生态促发展,做优长板,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治理、环境监管执法等方面精心布局,谋划长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牢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凝聚强大动力。
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废水和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治理力度。深入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完成退耕还林130万亩、荒山造林398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000平方公里。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摘自《省政府工作报告》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跨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实施生态防护林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石漠化防治、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极端气候、环境治理等项目。深入推进互联网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深化生态环境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摘自《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对于志在推进生态建设、筑牢生态屏障的贵州而言,发出了“拒绝污染”的最强音。
回顾“十二五”,贵州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优势得到巩固加强,治理保护成效显著,共完成造林2161万亩,治理石漠化827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1万平方公里。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9.3%和82.7%。
在分享喜悦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上,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影响了前进的步伐。
作为省会城市的贵阳,站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队伍中一马当先,在环境治理保护方面先行先试,始终坚守“两条底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过去五年,贵阳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并取得阶段性成效,“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五项保护计划有力推进,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0%以上,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45、5%,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10.95平方米,完成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获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往日的成绩,激励我们继续前进。“十三五”时期,贵阳将牢记使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着力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最终实现——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发展。
为确保顺利完成“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推动贵阳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治理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贵阳将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夯实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贵阳将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落实“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加强环城林带、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水源涵养地等重点区域的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环境保护治理,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五项保护计划,提升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实施天保林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通道绿化建设、水土保持等工程,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
此外,贵阳将加快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完善城镇、园区、企业等重点领域和铝、磷等重点行业的环保基础设施。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推进垃圾分类,提高垃圾、污泥等城市废物资源化利用率,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力度。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环境保护问责。
省政协委员、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主任黄成德:
加强政府社会组织协同共治形成合力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大工夫,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大气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生态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省政协委员、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主任黄成德说。
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致力于生态保护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开展第三方环境监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去年,贵阳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00多起,提起关于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环境公益诉讼8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谈到2015年该中心取得的成就时,黄成德如是说。
“贵阳生态条件优越,工业规模总量不大,再加上相关部门和社会的积极推动,使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化等工作取得成效,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在‘十三五’期间,要奋力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凝聚更强大的力量。”黄成德说。
于贵州省,“十三五”期间,将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于贵阳市,为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十三五”期间,贵阳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权益,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对此,黄成德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政府在出力,社会也在出力,但双方还没有形成合力,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增强意识,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推动形成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防止相关措施‘挂在墙上’、‘说在口上’而不落地,要让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的功绩在双方都得到体现。”
下一步,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将继续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清镇市共同推行第三方监督模式——“非对抗”方式打造友好型环境的第三方监督,明确污染责任主体,保证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的透明、公平和公正,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执法监管制度,有效推进环境监管执法管理。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