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PK环境污染“炮龙节”该不该取消
2016炮龙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参与
2016炮龙节,游客追龙炸龙
每年的正月十一到元宵节,广西宾阳县有一个很独特的传统节日——“炮龙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夹道相迎,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有的家庭一买就是几十万头的鞭炮,要燃放完这些鞭炮,起码需要20分钟......”这是一个每家每户都参与的活动,炮龙过后,天地一片混沌!这是该县迎春纳福的一种传统形式。
如果抛开历史的因素,这样的传统活动值不值得传承?这个话题近几年也是被不少的专家与媒体谈及和报道的。空气污染、雾霾、PM2.5、肺癌等这些敏感的时代字眼,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活的空气、关注自己的呼吸,社会上反对这个活动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这是一种最狂暴的空气污染。
但是这已经形成了传统,形成了一种习惯,传统就代表一个地方的特色,代表一种不同的生命力,强制取缔不是最恰当的做法。所以对于不合时代发展的传统,改进才是最值得倡导的。
可行的办法有几种:
从面缩小到点。把整个面的影响范围缩小到一个点,实现影响区域最小化,类似的做法就如各试点城市落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一样。比如杭州,今年起杭州主城区全年禁放烟花爆竹,也不再设立任何烟花销售网点。更深一步的就是,把燃放烟花爆竹缩小到一个点,其他地区都不能燃放。
原料改进。燃放烟花爆竹后,空气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烟花爆竹的材料可以改进,现在二氧化硫的刺鼻气味没有以前浓烈,但是依然需要改进粉尘污染。
寻找替代物。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并不是放弃了传统,而是放弃燃放烟花爆竹,比如鲜花祭祀,用另外一种更加文明的形式替代,把负面效果的影响最小化。传统不是一层不变的,替代更能展现出传承的生命力。
要改善空气质量,指责和推诿都不行,必须人人做起,从点做起,不能放过任何一种污染的源头,紧抓不放;其次做好监督,明确处罚力度,还要落实得力;最后要做好宣传,加强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让大家都形成共识,才能让制度落实,才能让大家都共同响应。
当一种传统习惯被立法限制,必定有它不适合时代发展的原因,在空气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任何一种形式的污染都会成为敏感话题。也许“炮龙节”能够成为一个例外,但是一分污染就要付出十分的代价。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注:
炮龙节:宾阳炮龙节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2008年6月宾阳炮龙节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