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城市第一面大型室外越冬植物幕墙
俯视大楼,几乎为绿色所“包裹”
在北京顺义林河大街,有一幢以绿色而远近闻名的大楼——中建技术中心大楼。
大楼屋顶有1000平方米的屋顶绿化,大楼外墙上有300平方米的墙体绿化,在大楼附属食堂屋顶阳光房内正在建造400平方米的室内生态空间,楼内更有不少植物墙分布在各个房间……所有这些杰作都出自王珂博士及其立体绿化团队之手。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中建技术中心采访。
刚进大门,在大楼外墙巨大的玻璃幕墙上,几块枯黄的垂直草坪甚是打眼。此前,见过一些疏于打理而终遭废弃的绿墙,记者心里不禁犯嘀咕:难道这也废弃了?
“噢,别误会!这就是它在冬季的正常景观表现。在北方,冬季地面草坪难见绿色,我们的这面垂直墙体草坪在越冬期间也如此。这面绿墙2014年就已建成,目前已安然度过了第二个冬天,正在迎来又一个春天的到来。”王珂说。
据介绍,这是我国北方城市第一面大型室外越冬植物幕墙。
走近绿墙,稍微拨开枯萎的草丛,记者意外地发现,在枯草之下,仍然隐藏着浓浓的绿意,一层新绿正在萌动。“再过不到一个月,差不多就全部返青了,墙面即将迎来绚丽绽放又一季。”
绿墙由五块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种植的植物主要包括垂盆草、胭脂红景天等。“在生长旺季,绿意盎然的植物顺势下垂,不同颜色的植物摇曳多姿,从室外欣赏令人赏心悦目,从室内透过玻璃同样也能感受到墙上植物旺盛的生命力。”王珂的描述让记者仿佛看到了一面葱绿的绿墙就在眼前。
华丽的外表之下,其实还隐藏着众多创新技术细节。
从上到下,一行行的种植槽之间,每行的滴灌系统均安装在上行种植槽底部,为下行滴灌浇水,避免滴头堵塞;通过热熔技术使每个无纺布种植袋内层更密实,提高蓄水保墒效果;种植基质添加火山岩土,保障整袋种植基质不塌缩,利于植物根系舒展……说起这些,王珂可谓驾轻就熟。
看过室外绿墙,王珂带我们走进大楼。来到其中一间检测室,又一面郁郁葱葱的绿墙映入眼帘,高约3米。地上,散布着不少线缆,看得出是在进行相关数据检测。
“这差不多是一座小型气象站。绿色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甲醛等气体,极大地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等。在这间屋子,我们持续精准地检测、收集这方面的详细数据。”王珂介绍。
迈过脚下线缆,记者来到跟前,发现龟背竹的很多根系已从墙上往下穿过密集的植株,一条条伸展到植物墙底部的贮水槽里,就像榕树的气生根一样。不难看出,这些龟背竹在这面墙上已经生长很久了。
记者观察,墙上的几株散尾葵已经在开花了。拨开植株,甚至还能发现些许枯叶散落其间。“因为长了三四年,这片墙上的植物差不多已经形成一个小型的植物群落,花开花又谢,已经几度春秋了,算得上是比较稳定的墙上生态系统。”
在王珂眼里,植物稳定、健康地生长在墙上早已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生长得更美观,更符合室内装潢设计流行理念,甚至成为一门室内艺术。
掌握成熟的核心技术,王珂目前已开发出形式多样的立体绿化产品。
在他的办公室,有几面移动植物墙,产品从第一代到第三代都有,无一例外都长得很茂盛。在其中一款植物墙上,记者留意到一个小细节:有一棵鸭脚木长势尤其旺,植株向外伸展出来一大截,显得鹤立鸡群。
王珂向记者解释,他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在室内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于是就在植物墙顶端安装了LED灯,给植物生长补光。那些伸展出来的植物,就是因为吸收到更多的光照。
在这里,记者还见到了最新一代产品——绿风墙。通过给植物墙安装通风对流装置,强化空气对流,使植物墙产生的新鲜空气有效充满室内。因为有植物和空气净化过滤箱对污染物的双重净化作用,绿风墙不仅吸附PM2.5等污染物,也吸收甲醛等有害气体,室内空气净化效果极高。
“经国家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检测,绿风墙可吸收空气中90%以上的甲醛,吸附80%以上的PM2.5,同时具有增湿调温功效。产品已申请国家专利。”王珂说。
对于市场推广,王珂认为,价格高还是一大障碍。“一面3平方米的移动绿风墙,售价至少为7000元,成本主要是定做的金属结构件太贵。我们自己的这面室外越冬绿墙,成本大约为每平方米1700元,显然不是一般个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目前,这还是一款高大上的产品呢!”王珂打趣道。
拓展面向个人、家庭消费的市场目前为时尚早,但绿墙大受公众欢迎是毋庸置疑的,有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主管单位愿意为提升品质而建造绿墙。
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城市,公共空间对绿墙的需求越来越强劲。目前在北京,王珂的相关绿墙产品已出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文昌胡同48号院、北京电影学院、上东双子座、朝阳大悦城等地。
对于未来立体绿化产品的应用形态,王珂提出了生态空间的理念。
“生态空间是中建首先提出的室内设计理念,结合了立体绿化、室内农场、园艺景观及室内装潢。在室内立体空间大量种植植物,是一种新颖的室内空间布置装饰潮流,把绿色带到室内的做法也正越来越受设计师的青睐。”
当然,生态空间不同于室内花园、室内农场等,“是在不影响建筑功能前提下的立体绿化综合体”,功能更强大,包括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净化空气、提升氧浓度、降低噪音等。
“在我们食堂楼顶,有一块四五百平方米的阳光露台,原本闲置无用。经过前期精心设计,近期我们正在加紧施工,打造一处绿色环抱、清新怡人的公共生态空间。建成后,这里可以举办学术交流、小型沙龙、观影分享、产品发布等多种文化或商业活动,还可向社会公众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在员工认养区还有立体农业,不仅满足员工植绿护绿的渴望,还能为他们提供绿色有机果蔬产品。”
坐在几面绿风墙间,边喝茶边交流,原定的4小时采访时间转瞬即逝。
临行前,王珂邀请记者再来感受他的生态空间,“不包括立体农业,生态空间总共要种植4000盆植物”。想想,那岂不是跟徜徉在植物园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