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单霁翔:创作更多“新而中”的建筑

时间:2023-01-29 12:36:1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单霁翔:创作更多“新而中”的建筑

单霁翔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古代建筑实物遗存十分丰富,其设计思想是中国建筑设计的不朽根基。中国建筑的根,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深叶茂。随着当代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虽然,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建筑有趋同的趋势,但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处地区存在自然条件、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科学技术的差异,也就必然存在不同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反映在建筑设计上,就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不过,长期以来,不论在中国还是世界的建筑设计领域,“浮躁风”甚嚣尘上,时尚建筑主导着主流的公共建筑领域,“新、奇、特、怪”的建筑形式被追捧,而建筑的本质常常被遗忘。目前,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提出“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必须在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等方面符合城市设计要求”、“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管理,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制度”等一系列要求,为当前建筑设计指明了方向。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中国文化是在不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民族的传承性。中国当代建筑不能摒弃优秀传统文化而凭空发展,更不能将中国当代建筑的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而应坚持中国建筑创作的正确道路。事实上,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形成真正的建筑艺术,满足建筑学的各种要求,并具有建筑学的各种基本要素,对世界建筑宝库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对于传统文化的借鉴,应是建筑师责无旁贷的义务。然而,要借鉴就必须加以研究。当前,有人把继承传统文化和复古混为一谈,也有人主张和传统彻底决裂,认为创新根本不可能以继承传统为基础。这种反对继承传统,不要民族特色,只要“新”不要“中”的观点,其片面性不言自明。城市有文脉,建筑也要讲文脉。建筑的文脉不仅仅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还是建筑和城市面貌乃至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和谐。

梁思成先生曾在1958年讨论国庆工程的会议上,提出“中而新”的观点。他把建筑形式分为四等,一是中而新,二是西而新,三是中而古,四是西而古。他认为只有“中而新”的建筑才是应该争取的目标。郑孝燮先生也曾指出:建筑艺术的“中而新”的形象,主要是把一些简化的或改造的中国古典的建筑艺术“语言”,和谐地完美地运用于新的建筑形体上。这样的“中而新”建筑,既不等于“假古董”,也不同于“舶来品”,给人的印象清新明快,亲切,有民族化的新味。

从上述可见,“中而新”要求尊重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创造中国建筑的民族风格。将近60年前,梁思成先生所出的建筑创作题目,今天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这里“中”可以表述为中国特色、民族风格,“新”可以表述为时代气息、现代功能。所谓建筑风格就是指一座建筑所呈现的精神面貌,走尊重传统的建筑创作道路,就是以“中而新”的精神面貌和地方民族风格为主,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过去有一种片面的看法,代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就是大屋顶,新建筑加上大屋顶就有了中国建筑的特点。实际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极其丰富。例如通过院落空间的布局,通过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形成中国建筑特色。这里有中国建筑文化的自尊,更有中国建筑文化面向世界的姿态。从发展看,过去历代的建筑都是今天的传统,今天的建筑又是将来的传统,“中”不应只有大屋顶形式,可以根据社会生活新的需要,创造新的中国建筑形式,形成将来的传统。

今天,任何国家均不应盲目追求全球化的现代建筑风格,而应专心研究从传统文化中发展本国的建筑。创作现代的中国建筑,应从今日生活出发,满足现代的使用要求,反映现代的精神面貌。建筑学是一门综合科学,它既需要有建筑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智慧,也需要文化领域相关人士的参与,从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进行解读。

事实证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传承和创新是建筑界永恒的主题,但传承不等于模仿复制,创新也不能背离基本原理,还应当着重考虑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艺术性,以及与城市环境的融合程度。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就是要体现出协调的理念和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建筑与整个城市的和谐。为弘扬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全体国民文化自信,促进中国建筑的文化复兴,应鼓励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中国建筑师,开拓设计思路,提升设计能力,倾听社会呼声,尊重民众意愿,设计建造出更多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题为编者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