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苗木业去库存压力大 未来四个认识很重要

时间:2023-01-31 18:36:07 |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苗木业去库存压力大 未来四个认识很重要

市场需求越来越小,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总体库存越来越大,销售价格越来越低……这就是近几年来苗木业面临的现实。

在2月26日于天津召开的2016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会上,与会者针对苗木业陷入困境的原因、走出困境的时间、转型升级的路径、长远发展的前景等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与会者认为,在持续高速扩张之后,苗木业去库存待转型之压力依然明显。

发展困境仍在继续

整体上,2015年苗木行情普遍不景气,销量和价格都处于下行状态,在新开工程减少、工程预算压缩、苗木去库存等严峻考验下,苗木业总体仍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的萧条期,“买方市场”的行情特点在持续。

“2015年夏溪常规乔木市场处于震荡期,曾红极一时的传统品种如桂花、紫薇、樱花、红枫、广玉兰等,销量、价格双双下滑。其中,桂花首当其冲,与价格高峰时期相比,普遍降幅在50%以上。胸径10厘米的广玉兰,前两年至少卖到600元,现在200元左右就能装车。紫薇、樱花、红枫等常用乔木,近期成交量和价格都跌到了6年来的谷底。有些苗圃甚至一个月没有接到像样的订单,不少商家为了周转资金,不得不亏本甩卖。”浙江夏溪花木市场总经理姚辉说。

销售受阻、价格下滑、产品积压等压力,传导到生产环节,又进一步形成低价甚至是低于成本价的恶性价格竞争,使整个产供销形势更加严峻。为拉动销售,降价成为业内普遍手段。苗木的高利润时代已成过去。

在绿化观赏苗木业最为发达的华东地区,苗木库存量严重超过行业需求量,而苗圃之间产品同质化、销售半径重叠等现象严重,使得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有人甚至提出,2016年,种苗还是种庄稼?

在苗市持续低迷的同时,土地租金、人工费用却不断上涨。姚辉介绍,夏溪早市上,一些农户在报价表上已将净售价与上车价分列,如蓬径1.5米的海桐球净售价45元,上车价却要60元。据测算,中小规格苗木,人力成本占售价的30%以上,部分超过50%。

杭州园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吴世光认为,苗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价与暴利时代终结,价格和利润回归理性和常态,产品稀缺已成过去,苗木业进入过剩时代。

内外交困导致困境

外部需求严重萎缩,被视为造成当前困境的原因之一。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

受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绿化苗木两大主要市场——市政工程和房地产近两年都不景气,工程施工量大减20%-30%,有的地区甚至缩减了一半以上,需求动能不足、去库化困难。

尽管如此,市场上仍然存在亮点。一些符合当前工程需求的产品,特别是少数精品苗,依然不愁销。

“‘降规格采购’对胸径12-15厘米的中小规格绿化苗起到了拉动作用。2015年下半年,胸径15-20厘米的香樟、胸径12-15厘米的栾树,市场表现还不错,虽然价格同比下降了不少,但销量保持了2014年的势头;银杏持续跌价让常规道路绿化工程‘用得起’了,中小规格银杏在2015年顺势崛起,销量增加明显。”姚辉指出。

这说明,行业内部本身存在的问题其实也不容小觑。最明显的,就是产能严重过剩。

“据国家林业部门信息,全国苗木存圃量约600亿株,但年使用量包括造林苗只能用250亿~300亿株,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吴世光说,“这两年苗木销售下滑,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调整大势影响,但更多是因为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和产品结构性矛盾所致。”

过去,受高利润驱动,规模成为最主要甚至唯一标准。苗圃从单体几亩发展到动辄几千甚至上万亩,全国种植面积由十几万亩发展到2000多万亩。一旦外部宏观发展稍有变化,立马陷入过剩泥淖。

眼下,生产成本高企,土地成本、人工成本、机械与物流成本等不断攀升,有的苗圃销售收入不足以支撑运营开支,维持再生产非常困难。

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