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传承城市文脉 成都历史建筑保护实现全域覆盖

时间:2023-02-08 14:36:09 | 来源:四川在线

传承城市文脉 成都历史建筑保护实现全域覆盖

去太古里的“欣庐”逛逛成都最前卫时尚的商业街,去川大内的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旧址晒晒太阳,或者干脆到崇德里喝杯下午茶。在成都,这已成为不少市民打发周末的生活方式。这些过去在公众心目中有点古老的建筑,在成都市房管局牵头开展的针对全市历史建筑的工作的保护下,如今早已容颜焕发,变身为成都新的文化时尚地标,吸引粉丝无数。“总体来说,成都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处于前列。”成都市图书馆副馆长、作家肖平如此评价。

首部历史建筑规章出炉

曾获评成都当年 “十大文艺事件”

“2014年这一年,成都有哪些文化事件影响了你?”2014年年底的一天,经过网友推荐和资深媒体人、文艺专家评选,成都某知名文艺网站推出当年成都十大年度文艺新闻榜。

值得一提的是,在榜单上,《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的出台,入列当年成都十大文艺事件。

很多市民还记得,就在2014年10月,由市房管局代拟起草的《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经市政府正式公布施行,填补了我市这个领域在法律上的空白。

作为地方性政府规章,这部办法保护的对象是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著名人物有关等6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50年以上老建筑,一律进行挂牌保护。

“这可以建立起一种长效保护机制,更好地留住我们城市的‘根’和‘灵魂’。”市图书馆副馆长、作家肖平说,从法律角度看,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像成都一样对历史建筑进行立法保护的并不多,“成都走到了全国前列。”

成都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触角,逐渐伸向全域范围。自2011年开始,市房管局就先后多次开展历史建筑普查(复查)工作,各区(市)县上报初步符合条件的建筑共236处,基本摸清全市范围内分布、数量及现状情况。

在此基础上,市房管局还分期分批拟定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报市政府批准公布了邱家祠堂、欣庐、谢无量旧居等5批次共40处历史建筑,其中中心城区26处,14处分布于14个郊区(市)县。一张保护大网,逐渐覆盖至成都全域范围。

家委员会深度参与

一件件作品正改变 这座城市的容颜

“这些老建筑涵盖了清代、民国和20世纪50~60年代等三个年代区间,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历史记忆,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西南设计院老专家庄裕光说,里面既有展现成都传统茶文化的双流观音阁老茶馆、川西民居风格的邛崃陈家大院,也有谢无量旧居、王光祈旧居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名人故居。

到底怎样的保护修缮,才最为合理?民俗专家袁庭栋认为,将老建筑使用起来是对其最好的保护,这也是国外老建筑最常用的一种保护性手段,“要找真正懂得那段历史文化的人去参与设计和施工,才能确保最终实现与目标达成一致。”

成都也在逐步探索各种保护的具体举措。在出台保护办法之后,我市又相继制定《成都市历史建筑修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成都市历史建筑档案管理规定》等配套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工作背后,一群默默无闻奔走在历史建筑保护现场的专家若隐若现,他们就是由市房管局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由他们建立起我市历史建筑保护专家评审制度,“每一件工作的具体思路,每一栋历史建筑的具体保护方案,我们都要有参与和专业意见表达。”西南设计院老专家庄裕光说。

在专家们的参与下,由市和区(市)县建立的两级层级监管机制,与规划、文广新局等部门形成的协调机制,逐渐将保护工作推向规范化、制度化运行轨道。

一件件“作品”,正改变这座城市的容颜。位于大慈寺片区的欣庐作为成都中心城区为数不多的保留了原有风貌的老宅院,是传统川西民居的典型代表,浓厚的民国风情与现代化街巷打造相呼应,已成为成都最时尚的消费地标。

毗邻华西口腔医院,位于人民南路一段14号的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旧址,与其他华西坝老建筑一道见证了中西方文化在成都的和谐交融,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价值,其全面修缮加固后,重现了当年学术重镇的历史风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