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地”上真能种树吗?
近日,江苏常州“毒地”事件报道后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迫于各方舆论压力,常州市和新北区政府对原常隆地块的土地用途作出重大调整,表示该地块不再从事商业开发,而是改为绿化和公共配套设施用地,并将对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进一步专家论证。而据有关媒体记者的实地调查,也证实了此事,目前上百位园林工人每天在此栽种玉兰、香樟等。对于政府部门能在第一时间作出这种表态令人欣慰,但是从欣慰中笔者还是存有疑惑,原常隆地块的土壤到底是否完全修复,从事件的发展情况来看,“完全修复”存在一定的质疑,那既然是一块没有完全修复的“毒地”,为何还要拿来种树,难道树木就不怕土壤中含有的化学有毒物质吗?
笔者了解到,根据2013年国家出台实施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准则,绿化土壤是有标准的,如土层厚度要在70厘米以上,土壤不能用灰土、淤泥土和酸碱性偏高的土方,不能含有垃圾、有毒有害物质、石灰、沥青等,穴槽在栽植植物前要将其中的渣土、工程废料等清理干净,土层要透水,以利于植物根系的生发等。这些是绿化的基础,对于形成健康的植物群落来说,都是必需的保证。而此次“毒地”事件的主角—原常隆地块就是一块遭受严重污染的土壤,而常州市政府面对这块尚未完全验证的“毒地”却一而再,再而三做出甚是轻率的决定不禁让人对此打上一个问号。
土壤是城市绿化的基础,如果不打好基础,那么后续的问题将不断出现。对于此次常州“毒地”上已经种植了的玉兰、香樟苗,大概率地将发生易发病虫害、易倒伏等死亡率高和养护难的问题,即便今后没有死,它跟健康土壤里种植的香樟、玉兰苗在景观效果还是有明显差距的。对此,笔者建议对于原常隆地块是否绿化还需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绿化工作的部署。
对于“毒地”真能种树吗的疑问,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不过笔者也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一些能修复土壤的植物,例如印度芥菜、柳树、杨树、印度草、向日葵等,这些植物远远比种植一些大的景观乔木节约成本,而且国内外的科学家对此已经有一些可喜的成就,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做好今后土壤修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