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乡土适生植物研究推广应用初探
近年来,江苏在园林绿化发展中积极推进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通过开展适生植物课题研究,引导各地根据所处地域的地带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状况,推广运用乡土、适生植物,在提高绿地生态效益、彰显城市风貌特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该省充分利用春花、秋叶、彩叶花卉、芳香乔灌木及地被藤本植物资源,公园绿地、道路绿化、滨水空间和居住区、单位等空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
政策很“乡土”
2011年,江苏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结合自身实际,总结经验,制订印发了《江苏省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实施意见》,提倡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用乡土适生植物,注重植物品种多样性,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和地被植物,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衍花卉,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植物群落和自然气息的植物景观。推进各地乡土适生树种、地被植物的选优、培育和应用,培养一批耐旱、耐碱、耐阴、耐污染的树种。同时制订了适宜全省域、能系统评价节约型园林绿化水平的《江苏省节约型园林绿化评价标准(试行)》,明确城市园林绿化应坚持以地带性乡土适生植物为主、选用质优大苗的因地制宜原则,并根据立地条件和生境环境选用适宜的植物品种,杜绝盲目追求所谓“名贵”、“高档”、“异域风情”、“南国风光”等植物景观。
“‘十二五’期间,江苏大力推广乡土适生树种的应用,地带性自然植被的保护和繁育得到重视,部分地区建立了以古树名木为核心的乡土植物保护机制,设区城市及有条件的城市基本建立了地带性适生植物研究繁育基地,地带性植物景观逐步形成,基本满足了城市绿化适生乡土植物和特色植物用苗的需要,园林绿化建设的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得到显著提高。”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大威说。
2016年4月,江苏出台《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再次明确各地要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加强乡土适生植物品种的选育、示范、引导及推广,广植乡土适生树种,合理配置乔灌草藤,推广应用宿根自衍花卉,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新改扩建公园绿地乡土适生植物应用率达到80%的目标。
理论很丰富
早在2003年,江苏就开始关注适生植物的研究,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适生植物”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研究成果提炼整理,编写出版了《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适生植物》一书。该书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可使用的乡土适生植物品种,每种植物配有反映植株形态和主要观赏特点的图片,为推进江苏城市园林绿化适地适树提供参考和依据。
在江苏园林城市近20年的创建实践中,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适生性、乡土性、多样性得到了发展,但在实际应用成效上还有不少提升完善的空间。为了更加科学地指导全省各地科学选用乡土适生植物,合理配置乔灌花草藤,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化、自然化和地域化,2015年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启动了《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适生植物应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编制工作。
从省内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地貌和土壤特点出发,《手册》编写组结合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应用和引种栽培的实际情况,将全省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适生区划分为5个区域,并详细介绍了区域范围、环境及自然植被分布特点等。由于在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绿化方式对植物的习性要求不同,参编人员梳理出道路绿化、滨水绿化、垂直绿化等八类城市园林绿化类型,并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每种绿化类型的概念、功能、植物选择要点及推荐的适生植物名录等。
基于江苏城市园林绿化较常遇到的植物种植环境,编写组梳理出9种特殊生态类型,其中涉及自然生态因子的有水湿、干旱、背阴、盐碱,寒冷和瘠薄共6类;涉及环境污染因子的有污染气体、富营养化水体和重金属土壤3类。在同一种植环境中,又对植物的生态耐受性进行了分级,并从植物耐受的时间(天数)、耐受的温度等对植物耐受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在这9类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甚或具有净化能力的适生植物名录。
《手册》共形成两个分册,第一分册基于地域和生态功能用于引导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绿化建设中适生植物的合理选择,第二分册基于植物生态习性用于在城市不同环境条件下对适生植物的合理选择。《手册》图文并茂,场景介绍与单株介绍相结合,为江苏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一线操作者在植物选择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成效很显著
春季梅花、樱花、紫叶李、海棠、晚樱等次第开放,争奇斗艳;秋季色叶树种落叶缤纷,色彩斑斓;太湖周边、长江沿线城市秋桂盛开,满城飘香……江苏地跨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3个气候带,不同气候带内的温度与降水存在较大差异,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也有明显差别,适合于各气候带生长的植物有所不同。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在适生植物的研究、推广、运用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宿迁市把适生植物的推广运用结合到城市特色景观建设中,编写了《宿迁市适生木本开花植物名录》以及《宿迁市城市道路绿化栽植模式技术导则》,在林荫路建设中以乌桕、榉树、法桐等季相变化丰富的树种作为主打树种营造彩色林荫景观;在公园绿地中大体量、大团组规划设计片植三角枫、水杉、落羽杉等色叶树种,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彩叶林景观;在道路节点、单位庭院等规划设计中以紫叶李、黄金槐、樱花等彩叶小乔木(灌木)搭配观花、观果类植物,营造色彩丰富的节点景观。通过两三年的实践,宿迁共建成彩叶特色道路35条,为该市人居环境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获得了城市居民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盐城位于苏北沿海中部,是典型的盐碱地,土壤性质对植物生长极其不利。为此,盐城市园林科研所与南京中山植物园合作建立了耐盐碱植物研究中心,大丰区则专门成立盐碱地植物研究所,并在林海森林公园建设耐盐植物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该市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大量选用适应本地生长的乡土植物和耐盐植物,探索出一条城市园林绿化创新发展之路。如盐渎公园大量选用了乌桕、臭椿、榆树、紫穗槐等品种的大规格壮苗,以及芦苇、芒草等耐盐湿地景观植物。大丰港路绿地大量选用了银杏、女贞、紫薇等乡土树种,并推广栽培了悬铃木、石楠等适生树种,长势普遍良好,盐城地域性特色景观效果明显。
在苏南地区,除种植具有良好生长条件的常绿植物以外,苏州市近年来还十分注重彩叶落叶树应用及景观营造,引进适生新树种,如北美枫香等,打造彩叶路,秋叶不扫,成为市民秋季争相赏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