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十三五”开局看中国城市群10年历程

时间:2023-02-17 13:36:39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十三五”开局看中国城市群10年历程

城市群作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自2006年首次提出迄今已经过去整整10年。

“十三五”开局之年,由光明日报社、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发布及座谈会”于4月26日在京举行,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中科院、社科院、清华大学等部门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就中国城市群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由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主持编撰。该报告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均衡性5个方面,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环鄱阳湖9个城市群进行了综合考量和客观评价。

据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介绍,《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是光明日报城乡调研中心携手上海交大城研院推出的又一力作,希望报告可以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恒山指出:“城市群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提供发展的支撑和平台,并从整体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集聚资源要素来推动创新,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乃至整体的协调发展。”

长三角仍居首位

报告显示,9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并列第八)。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在优质人口集聚、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发展水平上走在前列,位居第一阵营。

山东半岛城市群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基础,位居第二阵营。

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以及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基础薄弱,城市一体化程度较低,与东部城市群仍存在较大差距,位居第三阵营。

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资源挖掘和利用程度不够,发展理念和政策水平有限,与其他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位居第四阵营。

此次报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介绍,本年度报告涉及城市总数达到118个,排名新增了处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综合指数结果反映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分层化趋势仍然十分明显。

珠三角城市群综合指数值持续出现波动

从纵向发展上看,9个城市群的各指标水平总体上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京津冀城市群的综合指数稳定上升,长三角城市群以十分明显的优势位居首位。

珠三角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值则持续出现波动,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而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及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增长幅度相对比较小。

新增加的长江中游三城市群从指标水平上看,也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增长程度不明显。

这既反映出9个城市群在城市人口、经济及生活文化水平方面均不断进步,也显示出京津冀和长三角在纵向发展上快于珠三角及其他城市群的事实。

层级分化日趋固化

在横向比较上看,9个城市群的层级分化日趋固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并未好转,且优劣势短期内很难扭转。

比如说,山东半岛城市群尽管在东部仅居于二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高于中西部的成渝和中原。

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不仅经济基础薄弱,一体化程度较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均滞后,在发展思路与模式上也比较被动,依附并受制于东部而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觉。

长江中游三城市群本身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城市群发展的范围和政策迟迟不出台,是该地区发展的障碍之一。

刘士林提出,中西部城市群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关键在于如何回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人文城市建设”战略,依托自身优势,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地区“经济型城市群”的建设新路。

九城市群各有优势和不足

从基本格局上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依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代表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最高形态和前进方向。但各大城市群都在快速发展,差距正逐步减少。九城市群各有优势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京津冀城市群的文化发展指数一枝独秀,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最大,牢牢占据着中国经济中心的霸主地位,同时生活质量指数领先,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群。

珠三角以绿色发展见长,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潜力大。

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居中位,有着巨大的赶超优势。

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以及长江中游三个城市群虽然在整体上落后,但在一些指标上也有优势。

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九城市群的面积超过12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3.3%;人口近6.3亿,约占全国的46.6%;GDP总额达到31万亿,约占全国的66%左右。从面积、人口及经济总量看,九城市群不仅对中国区域与城市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其他城市群需要研究和关注的。

报告显示,我国城市群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东部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来看,尚未形成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发展进入瓶颈期。

二是从中部城市群来看,面临“隐形塌陷”困境。

三是从西部城市群发展来看,突破现实客观条件限制是难题。

四是我国城市群精神文化生态建设成效有限,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差距明显。

走“文化城市群”发展道路

刘士林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走的是一条经济型城市群发展道路,尽管各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交通基建和人口规模增长很快,但它们的“城市病”也日趋严重,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的本质是文化,文化城市群代表了城市群发展的更高形态。

报告中建议,依托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强国两大国家战略,将“文化城市群”作为落实“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和核心框架,转变以工业化、现代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经济型城市群发展模式。

特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急需制定城市群以及整个经济带的文化发展战略,以文化的共同性和认同感作为城市群以及整个黄金水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基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