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森林资源 >

广西田林:深耕生态产业 力促山绿民富

时间:2023-02-19 16:36:04 | 来源:百色新闻网

广西田林:深耕生态产业 力促山绿民富

田林县把产业发展、扶贫开发、乡村建设、生态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三赢”之路。

创建“三个品牌”推进生态富民

该县立足“生态”“绿色”两大特色,创建“生态农业特色品牌”。以八渡笋、芒果、优质油茶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达100多万亩,以本地猪、山羊为主的畜牧业增加值达3亿元,中药材种植动态保有量达2万亩,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增多;突出原生态特色,创建“文化旅游原生态品牌”。田林壮剧、岑王老山影响力不断提升,“壮剧”“田林瑶族铜鼓舞”等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代表作名录,“壮族祭瑶娘”“瑶族盘王舞”“蓝靛瑶抛绣包”“壮族祭瑶王”等4个项目列入区级代表作名录,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定安镇被广西区政府确定“西林教案”遗址成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了旅游、生态、文化、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严格保护农业生态,创建“农产品原产地品牌”。目前,该县获得国家和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原产地认证20多个,“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初见成效。据悉, 2015年林业总产值达5.67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5.9%,林产工业产值达1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34%。

坚持“三个结合”促进生态扶贫

该县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认真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芒果、油茶、八渡笋、寿桃、中药材等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态产业,实现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涵养一片水土,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实施芒果、油茶、八渡笋、珍贵树种、用材林各20万亩的林业“五大基地”建设;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认真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县级重点水源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促使山区群众受益脱贫;坚持易地搬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规划到2020年,完成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35个,安置13100人,全力推进生态脆弱、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重建幸福家园,逐步解决环境治理和搬迁群众长远发展问题。

创建“三个乡村”构筑生态家园

该县坚持“以山为体、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的原则,依托自治区百镇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改造和提升旧州镇枢纽型旅游生态小镇和潞城交通枢纽特色城镇,加快利周、浪平生态乡镇建设,推进定安精典小型古镇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全面推进“和谐乡村、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构筑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发展规划体系,把乡村建设与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深度融合,着力建设生态好、产业兴、群众富的“和谐乡村”;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注重自然布局,融合自然特色,实施产业提升、村庄改造、环境整治、扶贫攻坚、公共服务、素质提升、乡村治理等行动,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鲜明、景美人美的“美丽乡村”;坚持自然、乡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荒山绿化、庭院绿化、村边绿化、道路绿化,2016年重点抓好40个示范村屯和600个一般村屯的绿化工作,通过绿化示范村屯的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村绿化整体水平,着力建设“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乡村”。

严守“三条界线”筑牢生态屏障

该县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把生态兴绿、打造城乡优美环境当作民生重点工程,将生态发展的理念充分融入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划定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及时制定筑牢生态“防线”、守住生态“底线”的具体措施,扎实推进“生态田林”建设。同时,还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泥石流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统筹推进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悉,“十二五”期间,田林县累计完成山上造林57.81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85万株,石漠化综合治理9046亩,实施生态公益林管护143.66万亩,通道两侧造林绿化1.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1%,荣获“中国灵芝之乡”,“中国油茶名县”等称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