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新技术引领树月季培育产业
近日,中国林科院华林中心完成的“树月季培育新技术体系”成果通过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明显,实用性较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成果转化,扩大推广范围,加大推广力度。
“树月季培育新技术体系”研究自2003年开始,历时十余年。项目在树月季砧木引进、优良砧木筛选、快繁、增粗培育、树冠培养、砧穗组合、年宵花培育、化学控冠控花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
这项技术对促进树月季的砧木增粗、树冠成型加快效果显著,从扦插繁殖开始,3年生砧木干粗可超过3厘米,5年干2年冠成品树月季可达到干径4厘米、冠幅1.5米,大花品种同时开花30朵以上,花朵直径较未运用该技术的同品种月季大10%以上。课题组还选育出能耐零下15摄氏度低温的砧木用无刺野蔷薇,在北京露地越冬后枝条无抽干现象,抗寒、抗病性强。项目在增粗和抗寒越冬培育技术研发方面,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砧木用无刺野蔷薇的扦插繁殖技术,打破了国内以前挖取山木香作为砧木进行树月季规模化生产的被动局面,减少了生态破坏,为实现树月季砧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盆栽树月季温室促成栽培技术可用于春节年宵花的生产,市场潜力巨大。其成果可在我国华北、华中、西南等月季花卉培育区域推广应用。运用该成果培育树月季,每亩年纯收入可达1.8万元-2.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