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氧吧”:部分公园建设将与5A级景区同标准
宜昌“氧吧”:部分公园建设将与5A级景区同标准
昨日,市园林局召开媒体通气会,《宜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30年)》对外公示,征求意见,今后,城区要建多少个公园,建设多少个自然保护区,道路基调树种是什么,规划里一目了然。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1平方米
按照规划,中心城区利用“水绕城、城镶山”的自然山水生态基底,保持和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绿地功能多样、布局合理完善、生物多样丰富的绿地系统结构,形成环楔生态景观体系,将宜昌打造成为“山水环绕、林城交融”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宜居宜业宜旅的中部绿都。
到2020年,规划城市建成区总绿地面积不低于858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1平方米。到2030年,建成区总绿地面积不低于120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规划近中期新增各类公园32个,面积为1227.75公顷。老城区结合旧城改造、拆迁建绿、拆违还绿、破硬增绿、见缝插绿,加强立体垂直绿化,提高绿地品质和优化绿地空间。同时对建成区内遗留的孤立山体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利用。宜昌新区严格按照新区建设标准执行建设计划,保证每一块绿地的建设落实。
市域绿地显山露水建设一区两山和一带四廊
按照规划,市域绿地景观结构为:“一区两山、一带四廊、多点渗透”。“一区”:三峡库区;“两山”:西北部大巴山系、西南部武陵山系;“一带”指长江,“四廊”指清江、渔洋河、香溪河、沮漳河;“多点渗透”: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
规划内容:市域绿地斑块规划各类保护区52个,其中自然保护区19个,自然保护小区33个。森林公园11个,现状8个,新增3个。风景名胜区有9处,包括长江三峡、西陵峡口区等。以及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
市域绿色廊道规划建设蓝带——滨水廊道和绿带——交通廊道。滨水廊道:长江、清江、渔洋河、香溪河、黄柏河、玛瑙河、沮漳河。交通廊道:高速绿道放射状+远郊公路绿道环线。
中心城区绿地一带两心、三楔五脉、两环绕城
按照规划,中心城区绿地生态景观系统结构:构筑“一带两心,三楔五脉,两环绕城”的生态景观系统结构,形成一江两岸,江南“城在山中”、江北“山在城中”的景观格局。
一带:长江景观带。两心:西陵后山和猇亭后山两大城市绿心。三楔:西陵后山—磨基山绿楔、龙盘湖—观音山绿楔和善溪冲—艾家店绿楔。五脉:依托黄柏河、运河、柏临河、桥边河(卷桥河)和玛瑙河形成的滨河景观绿脉。两环绕城:依托主城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形成的两个环城森林圈。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十片百园,多廊联网”。
十片:以黄柏河郊野公园、沙河环保公园、磨基山公园、城东郊野公园、求雨台公园、龙泉郊野公园、六泉湖公园、白洋郊野公园、高坝洲郊野公园及三峡坝区森林公园为区域生态核心,形成十大绿色生态休闲片区。
百园:综合均衡分布于中心城区的综合公园(包含市级和组团级)、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社区公园(包含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
多廊联网:依托中心城区主要水系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形成的12条城市级绿道,构建城市慢行系统网络。绿道联系各大绿色生态休闲片区和城市公园,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网络状绿地系统。
中心城区绿道网千余公里基调树种有四种
特色公园规划将市级公园和专类公园作为特色公园进行打造,分为以下六种类型:生态型、休闲游憩型、文化型、体育运动型、节庆活动型、非物质性型。4个公园按照5A级旅游景区景观和设施质量标准建设,4个公园按照4A级标准建设,3个公园按照3A级标准建设。
规划宜昌中心城区绿道网总长度1009.9公里,其中城市绿道主线515.5公里,组团级绿道全长494.4公里。规划还进行树种规划,基调树种:栾树、樟树、法桐、桂花树;骨干树种:银杏、广玉兰、鹅掌楸、池杉;一般树种:海棠、合欢、红枫、木槿、腊梅、紫荆。